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人口学论文--世界各国人口调查及其研究论文--中国人口论文--人口政策与制度论文

全面二孩政策下贵州省人口数量和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8-17页
    1.1 研究背景第8-10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3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1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3页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3-16页
        1.4.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2 研究思路第14-16页
    1.5 创新与不足第16-17页
        1.5.1 创新之处第16页
        1.5.2 不足之处第16-17页
2 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第17-22页
    2.1 相关概念第17页
        2.1.1 人口数量第17页
        2.1.2 人口质量第17页
        2.1.3 人口结构第17页
    2.2 相关理论第17-22页
        2.2.1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第17-18页
        2.2.2 坎南适度人口理论第18-19页
        2.2.3 凯恩斯和汉森的长期停滞理论第19-20页
        2.2.4 西蒙乐观人口经济理论第20页
        2.2.5 适度的人口数量促进经济增长第20页
        2.2.6 过度的人口阻碍经济的增长第20-22页
3 贵州省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口现状第22-33页
    3.1 贵州省经济发展现状第22-27页
        3.1.1 贵州省国内生产总值第22-23页
        3.1.2 贵州省人均生产总值第23-26页
        3.1.3 贵州省三大产业现状第26-27页
    3.2 贵州省人口现状第27-33页
        3.2.1 人口数量现状第27-29页
        3.2.2 人口质量现状第29-30页
        3.2.3 人口结构现状第30-33页
4 贵州省人口数量的预测第33-47页
    4.1 计量模型的建立第33-40页
        4.1.1 莱斯利模型简介第33页
        4.1.2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第33-34页
        4.1.3 莱斯利模型的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第34-35页
        4.1.4 莱斯利模型编程代码第35-40页
    4.2 原有独生子女政策下的人口预测第40-43页
        4.2.1 贵州未来50年人口总量水平第40-42页
        4.2.2 贵州未来50年人口结构的预测第42-43页
    4.3 全面二孩政策后的贵州人口预测第43-44页
        4.3.1 贵州省人口总量的预测第43页
        4.3.2 贵州省人口结构的预测第43-44页
    4.4 不同政策下人口的对比分析第44-47页
        4.4.1 人口总量的对比第44-45页
        4.4.2 人口结构的对比分析第45-47页
5 贵州省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第47-55页
    5.1 数据来源第47-48页
    5.2 贵州省人口数量与经济增长的模型的建立与结果第48-50页
    5.3 贵州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的模型的建立与结果第50-55页
6 建议与对策第55-59页
    6.1 有关控制人口数量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第55页
        6.1.1 严格落实全面二孩政策的同时,避免三孩等多孩的出现第55页
        6.1.2 加快第一产业人员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第55页
    6.2 有关提高人口质量的建议第55-56页
        6.2.1 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加快农村闲置劳动力的转移第55页
        6.2.2 加强优生、优育为贵州省提供优质的劳动力第55-56页
        6.2.3 提高农村女性的整体素质,加快农村女性的劳动力转移第56页
    6.3 关于优化人口结构方面的建议第56-57页
        6.3.1 严格控制少年儿童数量,提高儿童教育质量,严格控制男女性别比例第57页
        6.3.2 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使得农业人口尽快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第57页
        6.3.3 加快人才引进工作,实现人才对经济的助力增长第57页
    6.4 加快“银发产业”发展第57-58页
    6.5 有关养老保障的建议第58-59页
        6.5.1 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坚持最低的缴费标准第58页
        6.5.2 扩大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范围第58页
        6.5.3 加大投资力度第58页
        6.5.4 加强对群众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宣传教育第58-59页
7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7.1 研究结论第59页
    7.2 研究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统与现代的调适扶贫背景下台江交密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下一篇: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发展:贵州与山西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