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基于UML模型的测试用例生成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测试用例生成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测试用例生成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4 课题研究小结 | 第17页 |
1.3 问题定义及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8-1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2 基于时序图生成测试用例算法的分析与选择 | 第20-27页 |
2.1 基于遗传算法的测试用例生成技术的分析 | 第20-23页 |
2.1.1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及算法步骤 | 第20-21页 |
2.1.2 遗传算法的基本特点 | 第21页 |
2.1.3 基于遗传算法的测试用例生成分析 | 第21-23页 |
2.2 基于蚁群算法的测试用例生成技术的分析 | 第23-25页 |
2.2.1 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及算法步骤 | 第23-24页 |
2.2.2 蚁群算法的基本特点 | 第24页 |
2.2.3 基于蚁群算法的测试用例生成 | 第24-25页 |
2.3 遗传蚁群融合算法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时序图转换成顺序有向图的方法 | 第27-32页 |
3.1 时序图的形式化定义 | 第27-28页 |
3.2 时序图转换规则 | 第28页 |
3.3 转换流程 | 第28-30页 |
3.4 命名规范 | 第30-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遗传蚁群融合算法的设计 | 第32-38页 |
4.1 遗传算法编码方案设计 | 第32-33页 |
4.2 信息素更新方法的改进 | 第33-34页 |
4.3 适应度函数的改进 | 第34-35页 |
4.4 蚂蚁路径的选择交叉和变异的设计 | 第35-3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5 自动化测试系统的需求分析与功能定义 | 第38-45页 |
5.1 系统的需求分析综述 | 第38-39页 |
5.1.1 自动化测试平台的系统特点 | 第38页 |
5.1.2 自动化测试平台的角色特点 | 第38-39页 |
5.2 自动化测试系统的功能性需求 | 第39-43页 |
5.2.1 测试用例生成模块 | 第41-42页 |
5.2.2 测试用例解析模块 | 第42-43页 |
5.2.3 测试脚本执行模块 | 第43页 |
5.3 非功能性需求 | 第43-4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6 自动化测试系统的概要设计 | 第45-54页 |
6.1 系统架构设计 | 第45-46页 |
6.2 功能模块划分 | 第46-48页 |
6.3 数据存储设计 | 第48-52页 |
6.4 系统环境 | 第52-5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7 自动化测试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54-68页 |
7.1 测试用例覆盖准则选择 | 第54页 |
7.2 遗传蚁群融合算法实现及性能 | 第54-57页 |
7.2.1 算法流程设计 | 第54-56页 |
7.2.2 算法性能分析 | 第56-57页 |
7.3 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57-61页 |
7.3.1 时序图转换成有向图子模块 | 第58-60页 |
7.3.2 测试用例生成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60-61页 |
7.4 测试用例解析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61-62页 |
7.5 测试脚本执行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62-64页 |
7.6 测试报告生成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64-65页 |
7.7 权限管理模块的详细设计及实现 | 第65-67页 |
7.8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8 系统方案验证 | 第68-70页 |
8.1 实验目标 | 第68页 |
8.2 实验结果 | 第68-69页 |
8.3 非功能性需求 | 第69页 |
8.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9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9.1 总结 | 第70-71页 |
9.2 工作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