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论文的研究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2.1 资产管理的相关概念 | 第20页 |
2.1.1 资产的概念 | 第20页 |
2.1.2 资产管理的概念 | 第20页 |
2.2 资产管理的业务流程 | 第20-22页 |
2.2.1 集合资产管理的业务流程 | 第20-21页 |
2.2.2 定向资产管理的业务流程 | 第21-22页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23页 |
2.3.2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3-24页 |
2.3.3 投资组合理论 | 第24-25页 |
2.3.4 服务营销理论 | 第25-28页 |
第3章 S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现状 | 第28-40页 |
3.1 证券行业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概况 | 第28-31页 |
3.1.1 业务规模 | 第28-29页 |
3.1.2 主动类和通道类业务投资情况 | 第29-31页 |
3.2 S证券公司简介 | 第31-34页 |
3.2.1 公司情况 | 第31-32页 |
3.2.2 资产管理事业部情况 | 第32-34页 |
3.3 S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情况 | 第34-35页 |
3.3.1 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 | 第34-35页 |
3.3.2 小集合资产管理业务 | 第35页 |
3.4 S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 | 第35-40页 |
3.4.1 定向资产管理业务模式 | 第35-37页 |
3.4.2 定向资产管理业务规模 | 第37-40页 |
第4章 S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0-54页 |
4.1 S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0-45页 |
4.1.1 集合资产管理者的道德风险问题 | 第40-41页 |
4.1.2 投资类型单一 | 第41-42页 |
4.1.3 研发能力不足 | 第42-43页 |
4.1.4 集合产品资产配置同质化现象严重 | 第43-44页 |
4.1.5 专业证券营销人员不足 | 第44-45页 |
4.2 S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5-54页 |
4.2.1 保险协议存款类业务模式的合规与风控问题 | 第45-47页 |
4.2.2 票据类资产业务模式的合规与风控问题 | 第47-49页 |
4.2.3 股权质押规模低 | 第49-50页 |
4.2.4 股权质押利息收入增长空间小 | 第50页 |
4.2.5 定向通道业务比重过大导致资产管理净收入减少 | 第50-51页 |
4.2.6 定向通道业务计提比例提高 | 第51-52页 |
4.2.7 资产证券化业务存在短板 | 第52-54页 |
第5章 加强S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建议 | 第54-62页 |
5.1 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方面 | 第54-56页 |
5.1.1 防范证券公司管理者道德风险 | 第54页 |
5.1.2 拓展投研能力并优化资产配置 | 第54-55页 |
5.1.3 创新营销模式并树立专家理财形象 | 第55-56页 |
5.2 定向资产管理业务方面 | 第56-62页 |
5.2.1 加强资产管理业务合规与风控管理 | 第56-57页 |
5.2.2 股权质押类业务向“投行资产管理+全业务链”转型 | 第57-58页 |
5.2.3 定向通道类业务向主动式管理业务转型 | 第58-60页 |
5.2.4 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