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立法权扩容的法律控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8-9页 |
第一章 地方立法权的基本理论 | 第9-13页 |
一、地方立法权的基本内涵 | 第9-10页 |
(一) “地方”一词的含义 | 第9页 |
(二) “立法权”的概念 | 第9-10页 |
(三) “扩容”的基本内涵 | 第10页 |
二、地方立法权扩容的历史发展 | 第10-13页 |
(一)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之时到1954年 | 第11页 |
(二) 第二阶段:1954年到1978年 | 第11-12页 |
(三) 第三阶段:1979年-至今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地方立法权扩容的现状及必然性 | 第13-17页 |
一、地方立法权扩容现状 | 第13页 |
二、地方立法权扩容的必然性 | 第13-17页 |
(一) 地方发展的现实需求 | 第13-14页 |
(二) 民主制度的客观要求 | 第14-15页 |
(三) 立法体制的必然要求 | 第15-17页 |
第三章 地方立法权扩容产生的问题 | 第17-25页 |
一、立法权限不明晰 | 第17-19页 |
(一) “三类事项”具体内容不明确 | 第17页 |
(二) 对重复立法现象的忧虑 | 第17-18页 |
(三) 地方自主空间较小 | 第18-19页 |
二、人大立法主导地位的缺失 | 第19-21页 |
(一) 科学性原则与民主性的缺原则的缺失 | 第19-20页 |
(二) 行政本位背离立法宗旨 | 第20-21页 |
三、立法程序保障不足 | 第21-23页 |
(一) 听证环节形式主义问题突出 | 第21-22页 |
(二) 审议程序缺乏实质性调查 | 第22-23页 |
四、立法监督体系不完善 | 第23-25页 |
第四章 地方立法权扩容的法律控制 | 第25-45页 |
一、明确立法权限范围 | 第25-30页 |
(一) 明确“三类事项”的范围 | 第25-27页 |
(二) 各法律主体位阶以及相互之间的权限 | 第27-29页 |
(三) 注重“较大的市”立法权限衔接 | 第29-30页 |
二、坚持人大主导地位 | 第30-33页 |
(一) 明确地方人大与人大常委会之间的权限 | 第30-31页 |
(二) 加强人大立法的主导性 | 第31-33页 |
三、健全地方立法程序 | 第33-37页 |
(一) 提高立法听证的实效性 | 第33-36页 |
(二) 加强审议过程中的讨论 | 第36-37页 |
四、完善地方立法监督体系 | 第37-45页 |
(一) 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 第37-41页 |
(二) 明确不抵触、不适当的含义 | 第41-42页 |
(三) 加强司法监督 | 第42-43页 |
(四) 提高公众参与立法监督的机会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