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引言 | 第11-16页 |
1.1 选题目的 | 第11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1.2.1 揭示小城镇的历史底蕴 | 第11-12页 |
1.2.2 指导小城镇文化保护的整体构思 | 第12页 |
1.2.3 小城镇原生态文化的整体性保护 | 第12页 |
1.2.4 促进小城镇文化旅游开发 | 第12-13页 |
1.3 研究定位 | 第13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4.1 城镇 | 第13页 |
1.4.2 地域 | 第13页 |
1.4.3 地域优势 | 第13页 |
1.4.4 地域功能 | 第13页 |
1.4.5 地域特色 | 第13-1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5.1 田野调查法 | 第14页 |
1.5.2 文献搜集法 | 第14页 |
1.5.3 范例分析法 | 第14页 |
1.5.4 研究应用法 | 第14-16页 |
2 国内外城镇建设中地域特色的体现与保护 | 第16-21页 |
2.1 相关政策的建立 | 第16页 |
2.2 地域特色分析 | 第16-20页 |
2.2.1 自然角度 | 第16-17页 |
2.2.2 历史角度 | 第17-18页 |
2.2.3 文化角度 | 第18-20页 |
2.3 城镇建设中地域特色保护研究-国外 | 第20页 |
2.3.1 政府政策与社会参与 | 第20页 |
2.3.2 树立城镇意象,保护城镇元素 | 第20页 |
2.4 小结 | 第20-21页 |
3 我国城镇建设中地域特色体现与保护面临的问题 | 第21-26页 |
3.1 宏观、微观原因 | 第21-23页 |
3.1.1 宏观原因 | 第21-22页 |
3.1.2 微观原因 | 第22-23页 |
3.2 建设前期、中期、后期 | 第23-25页 |
3.2.1 建设前期 | 第23-24页 |
3.2.2 建设中期 | 第24-25页 |
3.2.3 建设后期 | 第25页 |
3.3 小结 | 第25-26页 |
4 地域特色体现框架、保护框架要素分析 | 第26-33页 |
4.1 地域特色体现框架要素分析 | 第26-30页 |
4.1.1 基于旅游业的地域特色体现框架要素分析 | 第26-27页 |
4.1.2 基于景观建筑空间地域特色体现框架要素分析 | 第27-30页 |
4.2 地域特色保护框架要素分析-树立城镇意象、保护城镇元素 | 第30-31页 |
4.2.1 树立城镇意象,城镇意象建立需考虑因素分析 | 第30-31页 |
4.2.2 保护城镇元素,城镇元素分析 | 第31页 |
4.3 小结 | 第31-33页 |
5 框架研究应用一巴彦浩特镇为例 | 第33-69页 |
5.1 阿拉善盟巴彦浩特镇地域特色体现框架要素分析 | 第33-66页 |
5.1.1 发展旅游业时地域特色体现框架要素分析-物质文化要素 | 第33-41页 |
5.1.2 发展旅游业时地域特色体现框架要素分析-精神文化要素 | 第41-48页 |
5.1.3 景观建筑空间的地域特色体现框架要素分析-传统建筑结构和布局 | 第48-52页 |
5.1.4 景观建筑空间的地域特色要素分析-传统建筑形体 | 第52-56页 |
5.1.5 景观建筑空间的地域特色要素分析-地方材料、地方工艺 | 第56-59页 |
5.1.6 景观建筑空间的地域特色要素分析-传统文化信仰元素 | 第59-60页 |
5.1.7 景观建筑空间的地域特色要素分析-传统装饰风格 | 第60-63页 |
5.1.8 景观建筑空间的地域特色要素分析-地方符号与地方象征的采用 | 第63-66页 |
5.2 阿拉善盟巴彦浩特镇地域特色保护框架分析 | 第66-68页 |
5.2.1 树立城镇意象,城镇意象建立需考虑因素分析 | 第66-67页 |
5.2.2 保护城镇元素,城镇元素保护分析 | 第67-68页 |
5.3 小结 | 第68-69页 |
6 总结与建议 | 第69-71页 |
6.1 树立城镇意象,加强城镇形象建设 | 第69页 |
6.2 加强文化资源、地域特色要素有效结合 | 第69-70页 |
6.3 基于地域特色开拓新领域发展旅游业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