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文昌十八行“梳式”聚落的更新与保护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3页
    1.1 课题背景第9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9-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0-1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0页
        1.3.2 研究方法第10-12页
    1.4 研究框架第12-13页
2 概念界定和基础理论研究第13-21页
    2.1 研究综述第13-16页
        2.1.1 国外相关研究第13-15页
        2.1.2 国内相关研究第15-16页
    2.2 概念界定第16-18页
        2.2.1 文昌十八行第16页
        2.2.2 “梳式”聚落第16-17页
        2.2.3 保护与更新第17-18页
    2.3 相关理论第18-20页
        2.3.1 图底关系理论第18页
        2.3.2 有机更新理论第18-19页
        2.3.3 异质同构理论第19页
        2.3.4 记忆场所理论第19-20页
    2.4 本章小结第20-21页
3 文昌十八行“梳式”聚落的基础研究第21-43页
    3.1 十八行概况第21-23页
        3.1.1 历史沿革第21页
        3.1.2 地理区位第21-22页
        3.1.3 地貌构造第22页
        3.1.4 气候特征第22-23页
    3.2 物质要素现状分析第23-37页
        3.2.1 整体空间第23-24页
        3.2.2 道路边界第24-26页
        3.2.3 巷道第26-28页
        3.2.4 景观节点第28-31页
        3.2.5 建筑空间形态第31-37页
    3.3 非物质要素现状分析第37-42页
        3.3.1 经济状况第37-38页
        3.3.2 宗教制度第38-39页
        3.3.3 风水理论第39页
        3.3.4 文化特征第39-40页
        3.3.5 民俗与禁忌第40-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4 十八行“梳式”聚落更新保护的可行性论证第43-56页
    4.1 居民的居住感情第43-47页
        4.1.1 居民认知度第43-44页
        4.1.2 居民满意度第44-45页
        4.1.3 居民对聚落更新保护的意向第45-47页
    4.2 十八行“梳式”聚落现存问题第47-50页
        4.2.1 聚落肌理的破坏第47-48页
        4.2.2 建筑形态的破坏第48页
        4.2.3 建筑管理问题第48-49页
        4.2.4 基础设施及环境管理问题第49-50页
    4.3 保护与更新的可行性第50-55页
        4.3.1 现状的总体评价第50-54页
        4.3.2 时代背景与契机第54-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5 十八行“梳式”聚落的保护与更新策略探究第56-72页
    5.1 保护与更新的原则与目标第56-57页
        5.1.1 保护与更新的原则第56页
        5.1.2 保护与更新的目标第56-57页
    5.2 保护与更新的策略第57-63页
        5.2.1 功能的多元化发展第57-59页
        5.2.2 小规模渐进式更新的建设时序第59-61页
        5.2.3 居民自建的建设实施模式第61-63页
    5.3 保护与更新的内容第63-71页
        5.3.1 肌理延续第63-64页
        5.3.2 巷道空间意象延续第64-65页
        5.3.3 景观节点美化第65-66页
        5.3.4 建筑分类保护第66-68页
        5.3.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第68-71页
    5.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哈尔滨市高层商住楼外环境设计研究
下一篇:基于应变模态的结构损伤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