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7页 |
·环柱型增益发生器的研究发展现状 | 第16-24页 |
·环柱型激光器简介 | 第17-18页 |
·化学激光器环形喷管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 | 第18-22页 |
·化学激光器燃烧室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 | 第22-24页 |
·环柱型增益发生器的应用前景 | 第24-25页 |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环柱型增益发生器的数值模拟 | 第27-81页 |
·计算方法 | 第27-31页 |
·燃烧室一维分析方法 | 第27-30页 |
·环柱型增益发生器的三维数值模拟理论模型 | 第30-31页 |
·燃烧室中燃料配比的数值分析 | 第31-37页 |
·总流量改变对F原子生成的影响 | 第31-32页 |
·NF_3、D_2流量改变对F原子生成的影响 | 第32-35页 |
·He流量改变对F原子生成的影响 | 第35-37页 |
·分流管道的数值模拟 | 第37-45页 |
·热壁面对分流管道流场特性的影响 | 第37-41页 |
·环形与线形分流管道对比的数值分析 | 第41-45页 |
·喷注器及燃烧室的数值模拟 | 第45-57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6-47页 |
·边界条件设置 | 第47-48页 |
·F-O-F流场特性分析 | 第48-54页 |
·F-O-F与O-F-O 的比较 | 第54-57页 |
·主喷管的数值模拟 | 第57-67页 |
·收缩段线型对主喷管流场的影响 | 第57-63页 |
·环形喷管与线形喷管的对比 | 第63-67页 |
·耦合段及光腔区的数值模拟 | 第67-79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67-69页 |
·边界条件设置 | 第69-71页 |
·有热损耗时的流场特性分析 | 第71-77页 |
·有热损耗时与绝热条件下的计算结果的比较 | 第77-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三章 环柱型增益发生器实验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加工方法 | 第81-102页 |
·总体结构 | 第81-83页 |
·气流流量设计 | 第83-84页 |
·流量控制系统设计 | 第84-90页 |
·流量控制系统结构 | 第85-86页 |
·文氏咀工况的数值模拟 | 第86-90页 |
·喷注器和燃烧室设计 | 第90-93页 |
·环形喷管的设计及加工 | 第93-99页 |
·喷管结构的选择 | 第93-94页 |
·环形HYLTE喷管的简化设计 | 第94-96页 |
·环形HYLTE喷管的加工方法 | 第96-98页 |
·环形HYLTE喷管的设计参数 | 第98-99页 |
·光腔设计 | 第99-100页 |
·测控系统的功能设计 | 第100-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四章 环柱型增益发生器的实验 | 第102-125页 |
·小孔的均匀一致性测量 | 第102-105页 |
·喷注孔的均匀一致性测量 | 第102-104页 |
·副喷管的均匀一致性测量 | 第104-105页 |
·流量控制系统实验 | 第105-110页 |
·文氏咀临界背压比测量 | 第105-107页 |
·文氏咀的流量标定 | 第107-110页 |
·工作时序的确定 | 第110-111页 |
·设计流量的出光实验 | 第111-116页 |
·燃烧室燃料组合及流量调节实验 | 第116-119页 |
·F-O-F与O-F-O 的实验结果比较 | 第116-117页 |
·NF_3、D_2流量改变对各特性参数的影响 | 第117-118页 |
·主稀释剂流量改变对各特性参数的影响 | 第118-119页 |
·光腔区增益介质特性测量 | 第119-122页 |
·光谱测量实验 | 第119-121页 |
·不同光轴位置的实验 | 第121-122页 |
·环柱状增益区的验证 | 第12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5-128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 第125-126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26-127页 |
·工作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6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36-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