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家蝇Eiger/Wengen的免疫功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前言第9-14页
    1.1 果蝇中Eiger-Wengen-JNK信号通路第9-10页
    1.2 Eiger-Wengen-JNK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第10-11页
    1.3 Eiger-JNK抑制肿瘤的作用第11页
    1.4 Eiger-JNK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第11-12页
    1.5 Eiger-Wengen-JNK与先天性免疫第12页
    1.6 果蝇Toll通路与IMD通路第12-13页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第2章 MdEiger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第14-27页
    2.1 实验材料第14-15页
        2.1.1 家蝇第14页
        2.1.2 载体和菌种第14页
        2.1.3 主要仪器第14-15页
        2.1.4 实验引物第15页
    2.2 实验方法第15-19页
        2.2.1 总RNA提取和反转录第15-16页
        2.2.2 家蝇幼虫组织蛋白的提取第16页
        2.2.3 显微注射方法第16页
        2.2.4 细菌刺激后MdEiger的表达量变化第16-17页
        2.2.5 MdEiger干扰载体的构建第17页
        2.2.6 MdEiger和MdLitaf干扰及干扰效果检测第17-18页
        2.2.7 酚氧化物酶活性测定方法第18页
        2.2.8 干扰MdEiger后抗菌肽及抗菌肽相关转录因子表达量检测和酚氧化物酶活性检测第18页
        2.2.9 小分子量MdEiger检测第18-19页
    2.3 实验结果第19-25页
        2.3.1 细菌刺激后MdEiger的表达量变化第19-20页
        2.3.2 MdEiger在mRNA水平的干扰效果检测第20-21页
        2.3.3 MdEiger在蛋白质水平的干扰效果检测第21页
        2.3.4 干扰MdEiger后家蝇抗菌肽的表达量变化第21-22页
        2.3.5 干扰MdEiger后转录因子Relish和Dorsal的表达量变化第22页
        2.3.6 干扰MdEiger后酚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第22-23页
        2.3.7 MdLitaf的干扰效果检测第23-24页
        2.3.8 干扰MdLitaf后MdEiger的表达量变化第24页
        2.3.9 小分子量MdEiger检测第24-25页
    2.4 讨论第25-27页
第3章 MdWengen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第27-39页
    3.1 实验材料、仪器以及实验中设计的引物第27页
        3.1.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27页
        3.1.2 实验中设计的引物第27页
    3.2 实验方法第27-30页
        3.2.1 总RNA提取和反转录第27页
        3.2.2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7-28页
        3.2.3 MdWengen在家蝇幼虫不同组织中表达量第28页
        3.2.4 细菌刺激后MdWengen的表达量变化第28页
        3.2.5 MdWengen干扰载体的构建第28页
        3.2.6 MdWengen的干扰方法及干扰效果检测第28-29页
        3.2.7 干扰MdWengen后家蝇抗菌肽的表达量检测第29页
        3.2.8 MdWengen的亚细胞定位第29-30页
    3.3 实验结果第30-37页
        3.3.1 MdWengen核酸序列分析第30-31页
        3.3.2 MdWengen的氨基酸组成分析和保守结构域预测第31-32页
        3.3.3 MdWengen蛋白的系统进化分析第32-33页
        3.3.4 MdWengen在家蝇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分析第33-34页
        3.3.5 细菌刺激后MdWengen的表达量变化第34页
        3.3.6 MdWengen的干扰效果检测第34-35页
        3.3.7 干扰MdWengen后家蝇抗菌肽的表达量变化第35-36页
        3.3.8 干扰MdWengen后家蝇抗菌肽相关转录因的表达量变化第36页
        3.3.9 MdWengen的亚细胞定位第36-37页
    3.4 讨论第37-39页
第4章 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5页
致谢第45-46页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六种常见养殖昆虫甲壳素提取的比较
下一篇:红球菌反-Prelog羰基还原酶重组表达及其催化合成手性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