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我国刑法中帮助行为正犯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10页
一、帮助行为正犯化概述第10-24页
    (一)帮助行为正犯化概念界定第10-16页
        1.共犯与正犯的区分第11-13页
        2.帮助行为正犯化的概念第13-16页
    (二)共犯体系下帮助行为正犯化理论之争第16-18页
        1.反对论第16-17页
        2.支持论第17-18页
    (三)我国刑法中帮助行为正犯化的必要性第18-24页
        1.刑法教义学视角第18-20页
        2.刑事政策学视角第20-23页
        3.现实基础第23-24页
二、我国刑法帮助行为正犯化的规定与存在的问题第24-36页
    (一)我国刑法中帮助行为正犯化罪名的梳理第24-30页
        1.资助型犯罪第27页
        2.提供帮助行为型犯罪第27-28页
        3.帮助介绍型犯罪第28-29页
        4.协助行为型犯罪第29页
        5.容留型犯罪第29-30页
    (二)存在的问题第30-36页
        1.帮助行为正犯化存在理论争议第30-32页
        2.类型化程度较低第32-33页
        3.罪名体系出现混乱第33页
        4.有违刑法的谦抑性原则第33-34页
        5.存在立法过度化的风险第34-35页
        6.降低了国民预测可能性,阻碍科技创新第35-36页
三、帮助行为正犯化的完善路径第36-46页
    (一)帮助行为正犯化应坚持共犯从属性第36-37页
        1.共犯独立性说导致刑法体系不协调第36页
        2.坚持共犯从属性的意义第36-37页
    (二)严格限定帮助行为正犯化的适用领域第37-38页
        1.传统犯罪领域不应进行帮助行为正犯化第37页
        2.高风险犯罪领域应当进行帮助行为正犯化第37-38页
    (三)提升帮助行为的类型化第38-41页
        1.应当坚持法益保护原则第38-39页
        2.强调社会保护与个人保护相结合第39-40页
        3.明确罪状,合理划定犯罪圈第40页
        4.坚持修正的实行行为说第40-41页
    (四)加强与其他部门法的衔接配合第41-43页
        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衔接第42页
        2.刑事打击与行政打击相配合第42页
        3.刑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结合第42-43页
    (五)谨慎设置罪名,避免社会治理刑法过度化第43-44页
        1.帮助行为必须具有决定性第43页
        2.帮助行为具有常态化趋势第43-44页
        3.帮助行为具有现实的危险性第44页
    (六)科学合理配置法定刑第44-46页
        1.合理使用资格刑和罚金刑第45页
        2.平衡独立帮助行为与正犯下帮助行为的关系第45-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罚金刑制度完善研究
下一篇:转移他人移动支付账户资金行为的刑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