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

现代地域建筑形态抽象设计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1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及范围第16页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第16-21页
        1.4.1 研究方法第16-18页
        1.4.2 研究框架第18-21页
2 现代地域建筑形态抽象设计的基础研究第21-53页
    2.1 总述第21-24页
    2.2 相关基本概念解释第24-43页
        2.2.1 地域建筑第24-31页
        2.2.2 建筑形态第31-38页
        2.2.3 抽象的概述第38-43页
    2.3 国外理论及实践研究第43-46页
    2.4 国内理论及实践研究第46-49页
        2.4.1 国内理论研究第46-48页
        2.4.2 国内实践研究第48-49页
    2.5 抽象与建筑形态第49-51页
    2.6 本章小结第51-53页
3 当代建筑师的抽象地域建筑形态设计手法剖析第53-107页
    3.1 知名建筑师对青年建筑师的启示第53-54页
        3.1.1 先接受再赶超第53页
        3.1.2 持之以恒才能有所表达第53-54页
    3.2 东西方文化下的建筑师差异性与趋同性第54-59页
        3.2.1 审美倾向的差异性第54-55页
        3.2.2 建筑设计手法的差异性与趋同性第55-59页
    3.3 自由抽象形态的设计方法剖析第59-67页
        3.3.1“自动构思”式抽象设计第59-61页
        3.3.2 流线构成式抽象设计第61-63页
        3.3.3 形态仿照式抽象设计第63-67页
    3.4 理性抽象形态的设计方法剖析第67-102页
        3.4.1 几何简化式抽象设计第67-83页
        3.4.2 几何构成式抽象设计第83-93页
        3.4.3 解构提取式抽象设计第93-99页
        3.4.4 图式联想式抽象设计第99-102页
    3.5 本章小结第102-107页
4 现代地域建筑抽象形态设计原则及策略第107-137页
    4.1 设计原则第107-113页
        4.1.1 系统性原则第107-108页
        4.1.2“本象”地域化原则第108-109页
        4.1.3 逻辑性原则第109-110页
        4.1.4 形式简洁原则第110-112页
        4.1.5 美学性原则第112-113页
    4.2 设计策略第113-136页
        4.2.1 感知阶段——意蕴层的抽象第115-120页
        4.2.2 构思阶段——形式层和材料层第120-125页
        4.2.3 表现阶段——形态组合第125-136页
    4.3 本章小结第136-137页
5 实践案例第137-165页
    5.1 重庆印象·重庆民俗文化体验中心方案设计第137-154页
        5.1.1 项目简介第138-139页
        5.1.2 项目感知及设计原则第139-146页
        5.1.3 项目构思阶段第146-151页
        5.1.4 表现阶段——形态组合第151-153页
        5.1.5 小结第153-154页
    5.2 大唐西市博物馆第154-163页
        5.2.1 项目简介第154-155页
        5.2.2 项目感知及设计原则第155-158页
        5.2.3 项目构思阶段第158-162页
        5.2.4 表现阶段——形态组合第162页
        5.2.5 小结第162-163页
    5.3 本章小结第163-165页
6 结语与展望第165-167页
    6.1 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第165-166页
    6.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第166-167页
致谢第167-169页
参考文献第169-173页
附录第173-199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73页
    B. 附表第173-199页

论文共1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持续的山地高校教学楼设计研究--以重庆地区为例
下一篇:基于效率改善的儿童医院急诊部建筑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