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教育机构建筑及科学研究机构建筑论文--高等学校论文

可持续的山地高校教学楼设计研究--以重庆地区为例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15-35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9页
        1.1.1 高等教育的发展第15-16页
        1.1.2 高校扩招与资源需求矛盾第16-18页
        1.1.3 节能要求与山地生态保护第18-19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2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9页
        1.2.2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3 研究对象及范围第20-23页
        1.3.1 研究对象第20-21页
        1.3.2 研究范围第21-22页
        1.3.3 相关概念第22-23页
    1.4 相关研究现状第23-32页
        1.4.1 国内研究现状第23-30页
        1.4.2 国外研究现状第30-32页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32-34页
    1.6 研究框架第34-35页
2 可持续设计理论第35-51页
    2.1 可持续建筑设计理论第35-40页
        2.1.1 可持续建筑设计基本概念第35页
        2.1.2 可持续建筑设计理论研究现状第35-40页
    2.2 可持续建筑的具体表现形式第40-48页
        2.2.1 生态建筑第40-44页
        2.2.2 绿色建筑第44-48页
        2.2.3 生态建筑、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三者关系第48页
    2.3 可持续的高校建筑设计研究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第48-51页
        2.3.1 可持续的高校建筑设计研究存在的问题第49页
        2.3.2 可持续的高校建筑设计的发展前景第49-51页
3 山地高校教学楼的特征与可持续的目标第51-73页
    3.1 山地生态系统的五个要素第51-53页
    3.2 山地高校教学楼的基本特征与空间组成第53-62页
        3.2.1 山地场所感第53-54页
        3.2.2 教育建筑的特质第54-55页
        3.2.3 使用功能与时间第55-57页
        3.2.4 教学楼空间组合第57-61页
        3.2.5 室内物理环境第61-62页
    3.3 山地高校教学楼设计的核心内容第62-67页
        3.3.1 教学楼适应山地地形方法第62-63页
        3.3.2 教育建筑特质体现第63页
        3.3.3 使用者行为心理需求第63-65页
        3.3.4 多适空间设计第65-67页
    3.4 传统山地建筑设计方法具有可持续意义第67-70页
        3.4.1 传统山地建筑设计方法形成原因第67-69页
        3.4.2 传统山地建筑设计方法带来的启示第69-70页
    3.5 可持续的山地高校教学楼设计目标第70-73页
        3.5.1 生态效益—保护山地生态环境第70页
        3.5.2 经济、社会效益—有限资源合理利用第70-71页
        3.5.3 人的发展—满足使用者多重需求第71-73页
4 重庆地区山地高校教学楼的现状调研及分析第73-103页
    4.1 重庆高校发展现状第73-77页
        4.1.1 重庆地区高校发展第73页
        4.1.2 重庆高校教学楼建设现状第73-77页
    4.2 重庆地区高校教学楼调研第77-96页
        4.2.1 调研范围第77页
        4.2.2 调研内容第77-96页
    4.3 重庆地区高校教学楼现状的不足第96-103页
5 可持续的山地教学楼设计策略第103-147页
    5.1 把握山地特征组织总体布局第103-117页
        5.1.1 掌握山地风气候整合建筑布局第103-108页
        5.1.2 利用朝向与坡向提高基地利用率第108-111页
        5.1.3 选择适宜接地方式减少生态破坏第111-117页
    5.2 顺应教学特质把控建筑设计第117-138页
        5.2.1 适宜的建筑轮廓尺寸第117-119页
        5.2.2 教育特质与山地融合第119-122页
        5.2.3 确保室内人体舒适度第122-128页
        5.2.4 满足行为心理需求的空间第128-133页
        5.2.5 多维度建筑绿化第133-138页
    5.3 材料与结构、营建方式第138-143页
        5.3.1 绿色“3R”建材及过程废料使用第138-141页
        5.3.2 轻量、耐久、多适的山地建筑结构第141-142页
        5.3.3 可持续的山地高校教学楼营建方式—预制化、标准化第142-143页
    5.4 绿色节能技术与系统第143-146页
        5.4.1 绿色校园生活技术第143-144页
        5.4.2 节能技术第144-145页
        5.4.3 环境控制技术第145-146页
    5.5 本章小结第146-147页
6 案例分析:重庆大学可持续教学研究中心方案设计第147-169页
    6.1 项目概况第147页
    6.2 设计条件第147-153页
    6.3 设计策略第153-166页
        6.3.1 把握山地基本特征组织教学楼总体布局第154-157页
        6.3.2 顺应高等教学特质把控建筑设计第157-163页
        6.3.3 材料与结构第163-164页
        6.3.4 绿色节能技术与系统第164-166页
    6.4 综合评述第166-169页
7 结语第169-171页
    7.1 主要成果和结论第169-170页
    7.2 研究的局限及进一步展望第170-171页
致谢第171-173页
参考文献第173-175页
附录第175-178页
    A. 问卷调查第175-178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78页

论文共1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结构负载下焊接加固压弯构件研究
下一篇:现代地域建筑形态抽象设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