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0页 |
1.1 前言 | 第14-15页 |
1.2 丁腈橡胶的加氢方法 | 第15-21页 |
1.2.1 溶液加氢法 | 第15-17页 |
1.2.2 乳液加氢法 | 第17-21页 |
1.3 丁腈胶乳的浸渍加工 | 第21-23页 |
1.3.1 丁腈胶乳的硫化 | 第22页 |
1.3.2 丁腈胶乳的胶凝 | 第22页 |
1.3.3 丁腈胶乳成膜 | 第22-23页 |
1.4 自交联胶膜的制备 | 第23页 |
1.5 胶乳的共混与补强 | 第23-25页 |
1.6 粉末橡胶 | 第25-27页 |
1.6.1 粉末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 | 第25-26页 |
1.6.2 粉末丁腈橡胶的应用 | 第26-27页 |
1.7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1.8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28-30页 |
1.8.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页 |
1.8.2 本课题创新之处 | 第28-30页 |
第二章 粉末氢化丁腈橡胶的制备及其在PVC增韧中的应用 | 第30-40页 |
2.1 前言 | 第30-31页 |
2.2 实验 | 第31-34页 |
2.2.1 实验原料及来源 | 第31页 |
2.2.2 仪器设备 | 第31页 |
2.2.3 氢化丁腈胶乳的制备 | 第31-32页 |
2.2.4 粉末氢化丁腈橡胶的制备 | 第32页 |
2.2.5 PVC/粉末氢化丁腈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2-33页 |
2.2.6 PVC/PHNBR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33-3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2.3.1 HNBR的红外光谱 | 第34页 |
2.3.2 粉末氢化丁腈胶成粉工艺 | 第34-36页 |
2.3.3 PVC/PHNBR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36页 |
2.3.4 PVC/PHNBR耐老化性能 | 第36-37页 |
2.3.5 PVC/PHNBR耐低温脆性 | 第37-38页 |
2.3.6 PVC/PHNBR耐磨性能 | 第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改性二氧化硅补强氢化丁腑复合胶乳膜的制备与性能 | 第40-54页 |
3.1 前言 | 第40-41页 |
3.2 实验 | 第41-43页 |
3.2.1 原材料及来源 | 第41页 |
3.2.2 仪器 | 第41页 |
3.2.3 氢化丁腈胶乳的制备 | 第41-42页 |
3.2.4 改性二氧化硅的制备 | 第42页 |
3.2.5 HXNBR/pvp-g-SiO_2复合胶膜的制备 | 第42页 |
3.2.6 HXNBR/pvp-g-SiO_2复合胶乳膜的表征 | 第42-4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3页 |
3.3.1 pvp-g-SiO_2的制备与表征 | 第43-47页 |
3.3.2 HXNBR/pvp-g-SiO_2复合胶乳膜的制备与表征 | 第47-48页 |
3.3.3 HXNBR/pvp-g-SiO_2复合胶乳膜的力学性能 | 第48-50页 |
3.3.4 HXNBR/pvp-g-SiO_2复合胶乳膜的扫描电镜 | 第50-51页 |
3.3.5 HXNBR/pvp-g-SiO_2复合胶膜的耐老化性能 | 第51-52页 |
3.3.6 HXNBR/pvp-g-SiO_2复合胶乳膜老化时间对交联点间分子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3.3.7 pvp-g-SiO_2对HXNBR胶乳膜的亲水性能影响 | 第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多壁碳纳米管补强HXNBR复合胶乳膜的制备与性能 | 第54-64页 |
4.1 前言 | 第54-5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5-57页 |
4.2.1 主要原料及来源 | 第55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5页 |
4.2.3 HXNBR胶乳的制备 | 第55页 |
4.2.4 多壁碳纳米管分散液的制备 | 第55-56页 |
4.2.5 HXNBR/MWCNT复合乳胶膜的制备 | 第56页 |
4.2.6 复合乳胶膜的表征方法 | 第56-5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2页 |
4.3.1 氢化丁腈橡胶的红外谱图 | 第57页 |
4.3.2 HXNBR/MWCNT复合乳胶膜的力学性能 | 第57-58页 |
4.3.3 MWCNT在HXNBR中的分散性能 | 第58-59页 |
4.3.4 HXNBR/MWCNT复合乳胶膜的耐老化性能 | 第59-60页 |
4.3.5 HXNBR/MWCNT复合胶乳膜的电性能 | 第60-62页 |
4.3.6 HXNBR/MWCNT复合乳胶膜的示差扫描量热分析 | 第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4页 |
作者和导师介绍 | 第74-76页 |
附件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