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党内法规概述 | 第12-17页 |
第一节 党内法规的内涵 | 第12-13页 |
一、党内法规是调整党内行为关系的规范 | 第12页 |
二、党内法规由党内特定主体制定、认可和解释 | 第12页 |
三、党内法规通过设置权利义务实现对党内行为的调整 | 第12页 |
四、党内法规通过程序保证实施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党内法规部门与党内法规体系 | 第13-15页 |
一、党内法规部门 | 第13-14页 |
二、党内法规体系结构 | 第14-15页 |
第三节 党内法规的作用 | 第15-17页 |
一、党内法规为规范党内主体行为和党内关系提供了条件 | 第15页 |
二、党内法规是党内民主稳定发展的保障 | 第15-16页 |
三、党内法规是反腐倡廉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党内法规的历史沿革 | 第17-22页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第17-18页 |
一、政治思想、组织纪律要求高 | 第17页 |
二、高效率和灵活性 | 第17-18页 |
三、高度的保密性 | 第18页 |
四、规范性和稳定性不足 | 第18页 |
第二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 第18-20页 |
一、开始积极探索政党关系 | 第19页 |
二、频繁的整党、整风运动 | 第19页 |
三、党内法规制定不规范 | 第19-20页 |
四、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上出现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 第20页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 第20-22页 |
一、规范化、体系化特征逐渐显现 | 第20-21页 |
二、党内法规的程序性 | 第21页 |
三、党内法规建设逐渐符合党内法治要求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国外执政党的党内法规 | 第22-27页 |
第一节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 | 第22-23页 |
一、力行廉政治党 | 第22页 |
二、建立起一套严格的政党立法体系 | 第22-23页 |
三、执法严厉 | 第23页 |
第二节 德国社会民主党 | 第23-24页 |
一、监督机构完善 | 第23页 |
二、完备的政党立法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对我国的借鉴与启发 | 第24-27页 |
一、建立健全党内法规体系 | 第25页 |
二、严格执行党规党纪 | 第25页 |
三、改革党的纪检监察机制 | 第25-26页 |
四、完善政党立法体系建设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党内法规与法治中国的关系 | 第27-33页 |
第一节 依法治国的涵义 | 第27页 |
第二节 党领导下的依法治国 | 第27-29页 |
一、党领导下的依法治国的涵义 | 第27页 |
二、党规与国法的区别与一致 | 第27-29页 |
第三节 党规与国法的冲突协调 | 第29-33页 |
一、严格遵守党内法规“不得与国家法律相抵触”的原则 | 第29页 |
二、严格区别执政党与国家之间的立法权限 | 第29-30页 |
三、构建执政党与国家在立法工作中的衔接机制 | 第30-31页 |
四、加强党和国家在执法上的沟通配合 | 第31页 |
五、完善党内立法备案审查制度 | 第31-33页 |
第五章 党内法规实施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 第33-39页 |
第一节 党内法规实施中的问题分析 | 第33-35页 |
一、缺乏法治传统和法治理念 | 第33页 |
二、规范政党关系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33-34页 |
三、国法与党规执行力不足 | 第34-35页 |
四、权大于法的现象普遍存在 | 第35页 |
第二节 党内法规建设对策研究 | 第35-39页 |
一、培育党内法治信仰 | 第35-36页 |
二、加强政党法制建设 | 第36页 |
三、完善权力监督 | 第36-37页 |
四、科学分配党内权力 | 第37页 |
五、提高将党内法规的执行力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