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梵净山地理概况 | 第6-10页 |
第一节 梵净山的地理位置 | 第6页 |
第二节 梵净山的地质地貌 | 第6-7页 |
第三节 梵净山的土壤 | 第7页 |
第四节 梵净山的气候与水文 | 第7-8页 |
第五节 梵净山的植被 | 第8-10页 |
一、植物区系地理成分 | 第8-9页 |
二、植被的垂直分布 | 第9-10页 |
第二章 梵净山小型兽类的研究历史 | 第10-11页 |
第三章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调查的研究方法 | 第11-15页 |
第一节 研究样地的选择 | 第11页 |
第二节 调查时间和地点 | 第11-12页 |
一、鼩形目、啮齿目调查时间及地点 | 第11页 |
二、翼手目调查时间及地点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标本采集方法 | 第12-13页 |
一、鼩形目、啮齿目标本采集方法 | 第12页 |
二、翼手目标本采集方法 | 第12-13页 |
第四节 标本鉴定及保存 | 第13页 |
第五节 区系分析 | 第13页 |
第六节 群落多样性分析 | 第13-15页 |
第四章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调查的结果 | 第15-25页 |
第一节 鼩形目和啮齿目物种组成 | 第15-16页 |
第二节 鼩形目和啮齿目的物种区系和分布型 | 第16页 |
第三节 不同气候带物种多样性和区系比较 | 第16-18页 |
第四节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西两坡的比较 | 第18-23页 |
一、东西北坡物种组成比较 | 第18-19页 |
二、东西北坡物种区系和分布型比较 | 第19-20页 |
三、东南坡不同气候带物种多样性及区系比较 | 第20-22页 |
四、西北坡不同气候带物种多样性及区系比较 | 第22-23页 |
第五节 翼手目的物种组成和区系分析 | 第23-25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25-31页 |
第一节 本次调查与以往调查的比较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本次调查与其他保护区的比较 | 第26-28页 |
第三节 物种多样性及区系讨论 | 第28-30页 |
一、物种多样性讨论 | 第28-29页 |
二、动物区系的讨论 | 第29-30页 |
第四节 翼手目物种组成和区系的讨论 | 第30-31页 |
第六章 梵净山几种待定种和新纪录的描述 | 第31-39页 |
第一节 食虫类分类系统的变更 | 第31页 |
第二节 缺齿鼹待定种Mogera sp的描述 | 第31-34页 |
一、形态描述 | 第31-33页 |
二、分子分析 | 第33页 |
三、种类鉴定 | 第33-34页 |
第三节 管鼻蝠待定种Murina sp的描述 | 第34-36页 |
一、形态描述 | 第34-35页 |
二、分子分析 | 第35页 |
三、种类鉴定 | 第35-36页 |
第四节 小纹背鼩鼱Sorex bedfordiae的描述 | 第36-39页 |
一、形态描述 | 第36-37页 |
二、种类鉴定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附录 | 第4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