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信仰危机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6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1页
        1.研究背景第9-10页
        2.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2.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16页
        1.研究内容第14-15页
        2.研究方法第15页
        3.创新点第15-16页
一、社会转型期公民信仰危机的理论界定第16-28页
    (一)社会转型期的涵义和特征第16-18页
        1.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涵义第16-17页
        2.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征第17-18页
    (二)信仰的内涵及特征第18-23页
        1.信仰和公民信仰第18-19页
        2.信仰的生成机制第19-20页
        3.信仰的特征第20-22页
        4.中西方信仰差异第22-23页
    (三)信仰危机的涵义及其特征第23-28页
        1.信仰危机的涵义第24页
        2.信仰危机的基本特征第24-28页
二、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信仰危机的表现形式第28-38页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失落第28-30页
        1.马克思主义信仰主体的失落第28-29页
        2.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的失落第29-30页
    (二)中国传统道德信仰的式微第30-32页
        1.道德冷漠第30-31页
        2.信任危机第31-32页
    (三)金钱和权力的过度崇拜第32-35页
        1.崇拜金钱第33页
        2.崇拜权力第33-35页
    (四)封建迷信的死灰复燃第35-38页
        1.测字算命第35-36页
        2.风水兴起第36-38页
三、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产生信仰危机的根源分析第38-47页
    (一)经济因素第38-41页
        1.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第38-39页
        2.巨大的贫富差距第39-41页
    (二)社会因素第41-43页
        1.法治精神淡漠第41-42页
        2.公平正义缺失第42-43页
    (三)文化因素第43-47页
        1.传统文化信仰的尊荣不在第43-45页
        2.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离析第45-47页
四、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信仰危机的应对策略第47-66页
    (一)优化社会生态建立社会确信环境第47-51页
        1.优化社会公正环境第47-49页
        2.优化全民服务环境第49-51页
    (二)完善制度体系保障公民信仰追求第51-59页
        1.倡导公民法治精神第51-54页
        2.倡导利益分配公允第54-56页
        3.完善人民民主制度第56-59页
    (三)培育先进文化形成公民价值认同第59-66页
        1.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中国化第59-61页
        2.固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第61-64页
        3.倡导家庭和社区良性互动生活圈第64-66页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信访制度的完善
下一篇:政协提案工作实效性研究--以广东省政协提案工作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