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干旱半干旱区稀疏植被信息提取方法 | 第11页 |
1.2.2 干旱半干旱区稀疏植被信息提取方法的应用 | 第11-14页 |
1.2.3 干旱半干旱区稀疏植被信息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 第14-16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研究区与数据准备 | 第19-27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9-21页 |
2.2 数据 | 第21-27页 |
2.2.1 野外调查数据 | 第21-23页 |
2.2.2 矢量数据 | 第23页 |
2.2.3 遥感影像 | 第23-27页 |
第三章 基于HJ1,Landsat8和GF1数据干旱半干旱区稀疏植被提取研究 | 第27-37页 |
3.1 监督分类方法介绍 | 第27-28页 |
3.2 分类过程 | 第28-30页 |
3.2.1 分类规则建立 | 第28页 |
3.2.2 选择分类样本 | 第28-29页 |
3.2.3 最大似然分类 | 第29页 |
3.2.4 精度评价 | 第29-30页 |
3.3 结果验证与分析 | 第30-34页 |
3.3.1 典型样本分析 | 第30-31页 |
3.3.2 分类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3.3.3 精度验证 | 第32-34页 |
3.4 讨论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基于HJ1,Landsat8和GF1数据干旱半干旱区稀疏植被覆盖度信息提取 | 第37-46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37-40页 |
4.1.1 指数选取 | 第37-38页 |
4.1.2 植被指数拟合二像项式植被覆盖度反演流程 | 第38页 |
4.1.3 像元二分模型 | 第38页 |
4.1.4 像元二分模型植被覆盖度反演流程 | 第38-39页 |
4.1.5 精度检验方法 | 第39-40页 |
4.2 反演结果 | 第40-43页 |
4.2.1 相关性分析结果 | 第40页 |
4.2.2 NDVI拟合二项式反演结果 | 第40-41页 |
4.2.3 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反演结果 | 第41-42页 |
4.2.4 反演结果比较与分析 | 第42-43页 |
4.3 植被覆盖度反演精度验证 | 第43-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基于时间序列干旱半干旱区稀疏植被扰动信息提取 | 第46-54页 |
5.1 研究方法 | 第46-48页 |
5.1.1 虫口密度 | 第46-47页 |
5.1.2 受害区域提取方法 | 第47-48页 |
5.1.3 受害区域提取精度评价 | 第48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2页 |
5.2.1 受害发生时间信息提取 | 第48-50页 |
5.2.2 受害区域提取 | 第50-52页 |
5.3 讨论 | 第52-53页 |
5.4 结论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4-58页 |
6.1 结论 | 第54页 |
6.2 特色与创新 | 第54-55页 |
6.3 存在的问题 | 第55-56页 |
6.3.1 稀疏植被信息提取 | 第55页 |
6.3.2 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扰动信息提取 | 第55-56页 |
6.4 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附录1 | 第64-65页 |
附录2 | 第65-66页 |
在校期间的情况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