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

基于3S技术的塔里木马鹿栖息地破碎化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2页
    1.1 塔里木马鹿概况第11-14页
        1.1.1 形态特征第12-13页
        1.1.2 生活习性及食性第13页
        1.1.3 塔里木马鹿的分布及其栖息地第13-14页
    1.2 景观生态学第14-16页
        1.2.1 景观生态学及其发展第14-15页
        1.2.2 景观生态学研究对象及其应用第15-16页
    1.3 生境(栖息地)破碎化第16-17页
        1.3.1 生境(栖息地)破碎化对野生动物的作用第17页
    1.4 3S技术及其在景观生态学应用第17-21页
        1.4.1 RS技术第18页
        1.4.2 GIS第18-19页
        1.4.3 GPS第19页
        1.4.4 3S技术在动物生境研究中的应用第19-21页
    1.5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第21-22页
        1.5.1 研究目的第21页
        1.5.2 研究内容第21页
        1.5.3 研究意义第21-22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及其数据处理第22-27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2-23页
        2.1.1 研究区域的地理分布第22页
        2.1.2 地貌特征第22页
        2.1.3 气候特征第22-23页
        2.1.4 植被特征第23页
    2.2 数据处理第23-25页
        2.2.1 数据资料的收集第23-24页
        2.2.2 数据处理及技术路线第24-25页
    2.3 遥感图像的处理第25-26页
        2.3.1 多光谱大气矫正第25页
        2.3.2 图像镶嵌第25页
        2.3.3 遥感影像分类第25-26页
        2.3.4 遥感图像的解释第26页
    2.4 景观分析第26-27页
第三章 塔里木马鹿栖息地破碎化分析及各分布区的干扰分析第27-43页
    3.1 景观格局与破碎化和人为干扰的研究方法第27-31页
    3.2 塔里木马鹿在斑块级别上进行栖息地破碎化分析第31-39页
        3.2.1 塔里木马鹿的沙雅分布区生境破碎化指数(附图1)第31-32页
        3.2.2 塔里木马鹿的轮台分布区生境破碎化指数(附图2)第32-34页
        3.2.3 塔里木马鹿尉犁分布区生境破碎化指数(附图3)第34-36页
        3.2.4 塔里木马鹿若羌分布区生境破碎化指数(附图4)第36-37页
        3.2.5 塔里木马鹿且末分布区生境破碎化指数(附图5)第37-39页
    3.3 各个分布区在景观级别上破碎化指数的比较第39-41页
        3.3.1 斑块数量的比较第39页
        3.3.2 斑块密度的比较第39-40页
        3.3.3 分离度指数比较第40页
        3.3.4 香农多样性指数的比较第40-41页
        3.3.5 景观块数破碎化指数的比较第41页
    3.4 塔里木马鹿各个分布区人为干扰分析第41-43页
第四章 塔里木马鹿生境适宜性评价第43-47页
    4.1 塔里木马鹿生境评价方法第43-45页
        4.1.1 塔里木马鹿生境影响要素第44页
        4.1.2 塔里木马鹿生境评价准则第44-45页
        4.1.3 空间模拟与分析第45页
    4.2 塔里木马鹿生境适宜性评价结果第45-47页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第47-52页
    5.1 塔里木马鹿生境破碎化状况第47-48页
    5.2 人类活动对塔里木马鹿生境的影响第48页
    5.3 造成栖息地破碎化的内在驱动力第48-49页
        5.3.1 盲目开垦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第48-49页
        5.3.2 过渡放牧和砍伐天然植被第49页
        5.3.3 道路修建第49页
    5.4 结论与展望第49-52页
        5.4.1 结论第49-50页
        5.4.2 展望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附录第57-62页
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培养条件对几株丝状藻生长及油脂积累的研究
下一篇:两个HAK/KUP/KT成员的钾转运功能及耐盐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