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论文--应用植物学(经济植物学)论文

不同培养条件对几株丝状藻生长及油脂积累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附表第7-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20页
    1.1 能源的使用现状第11-13页
    1.2 微藻积累油脂的形式第13-15页
    1.3 影响微藻生长及细胞内油脂积累的因素第15-17页
        1.3.1 不同氮源及氮浓度第15-16页
        1.3.2 光照强度第16页
        1.3.3 营养元素磷第16-17页
        1.3.4 营养元素铁第17页
        1.3.5 营养元素镁第17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7-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2 研究意义第18-19页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9页
        1.4.4 论文的创新性第19-20页
第二章 几株橘色藻科细胞形态及生化组成特性的比较第20-32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0-23页
        2.2.1 藻种和培养条件第20-21页
        2.2.2 藻粉的制备第21页
        2.2.3 培养基的配置第21页
        2.2.4 藻细胞的观察第21页
        2.2.5 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测定第21页
        2.2.6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21-22页
        2.2.7 总脂含量的测定第22页
        2.2.8 脂肪酸成分分析第22-23页
        2.2.9 色素含量的测定第23页
        2.2.10 数据处理第23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3-30页
        2.3.1 4株藻细胞形态的观察第23-24页
        2.3.2 4株微藻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含量的比较第24-25页
        2.3.3 4株微藻总脂含量及脂肪酸成分分析的比较第25-26页
        2.3.4 4株微藻总色素及β-胡萝卜素含量的比较第26-27页
        2.3.5 对橘色藻Trentepohliasp.YN1047初步培养的研究第27页
        2.3.6 不同培养基对橘色藻Trentepohliasp.YN1047生长状况的初步研究第27-29页
        2.3.7 橘色藻Trentepohliasp.YN1047与黄丝藻TribonemaSP.FACHB-1786生长状况的初步比较第29-30页
    2.4 结论第30-32页
第三章 不同光强、光质、氮源及氮浓度对黄丝藻(Tribonemasp.FACHB-1786)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第32-49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2-34页
        3.2.1 藻种和培养条件第32页
        3.2.2 生物量的测定第32-33页
        3.2.3 藻细胞油滴形成过程的观察第33页
        3.2.4 总脂含量的测定第33页
        3.2.5 脂肪酸成分分析第33页
        3.2.6 生物柴油的质量评价第33-34页
        3.2.7 数据处理第3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4-47页
        3.3.1 藻细胞中油滴的形成过程第34-36页
        3.3.2 不同光强、氮源及氮浓度培养条件对黄丝藻生物量的影响第36-37页
        3.3.3 不同光强、氮源及氮浓度培养条件对黄丝藻油脂积累的影响第37-39页
        3.3.4 不同光强、氮源及氮浓度培养条件对黄丝藻脂肪酸积累的影响第39-40页
        3.3.5 不同光强、氮源及氮浓度培养条件对黄丝藻总脂单位体积产率的影响第40-41页
        3.3.6 不同光强、氮源及氮浓度培养条件对黄丝藻生物柴油质量的评价第41-44页
        3.3.7 不同光质培养条件对黄丝藻生物量及脂肪酸积累的影响第44-47页
    3.4 讨论第47-49页
第四章 不同营养盐浓度对黄丝藻(Tribonemasp.FACHB-1786)生长及油脂积累的影响第49-58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9-50页
        4.2.1 培养条件第49-50页
        4.2.2 实验方法第50页
        4.2.3 数据处理第50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0-56页
        4.3.1 不同NaNO_3初始浓度对黄丝藻生物量及油脂积累的影响第50-51页
        4.3.2 不同K_2HPO_4初始浓度对黄丝藻生物量及油脂积累的影响第51-52页
        4.3.3 不同(NH_4)_3FeC_(12)H_(10)O_(14)初始浓度对黄丝藻生物量及油脂积累的影响第52-54页
        4.3.4 不同MgSO_4初始浓度对黄丝藻生物量及油脂积累的影响第54-55页
        4.3.5 不同营养盐浓度对黄丝藻总脂单位体积产率的影响第55-56页
    4.4 讨论第56-58页
第五章 黄丝藻产油条件响应面优化实验的研究第58-75页
    5.1 引言第58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58-59页
        5.2.1 Boxy-Behnken试验设计第58-59页
        5.2.2 BBD试验条件第59页
        5.2.3 BBD试验结果的响应面分析第59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59-73页
        5.3.1 Boxy-Behnken试验结果第59-60页
        5.3.2 响应面模型的建立第60-61页
        5.3.3 响应面模型质量的评价标准第61-64页
        5.3.4 响应面模型性能分析第64-67页
        5.3.5 氮、铁、磷、镁四个变量间交互作用分析第67-72页
        5.3.6 油脂产量响应面优化实验的验证第72-73页
    5.4 讨论第73-7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8页
    6.1 结论第75-77页
    6.2 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8页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Vasorin蛋白对HepG2和MB231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3S技术的塔里木马鹿栖息地破碎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