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 第12-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1.3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1.4 研究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技术路线 | 第13-17页 |
1.1.5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7页 |
1.1.6 本论文的不足 | 第17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9页 |
1.3 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 商丘市旅游供给因素分析 | 第21-28页 |
2.1 旅游资源分析 | 第21-23页 |
2.2 旅游基础设施供应情况 | 第23-26页 |
2.2.1 食宿设施 | 第23-24页 |
2.2.2 景点服务设施 | 第24-25页 |
2.2.3 餐饮业发展现状 | 第25页 |
2.2.4 旅行社发展现状 | 第25页 |
2.2.5 旅游商品发展现状 | 第25-26页 |
2.3 区位优势 | 第26-28页 |
2.3.1 区位环境 | 第26页 |
2.3.2 交通环境 | 第26-28页 |
3 商丘市旅游者行为特征分析 | 第28-43页 |
3.1 商丘市旅游者特征分析 | 第29-32页 |
3.1.1 旅游者的年龄和性别构成 | 第29-30页 |
3.1.2 旅游者的婚姻状况 | 第30页 |
3.1.3 旅游者的收入水平 | 第30-31页 |
3.1.4 旅游者职业构成 | 第31-32页 |
3.1.5 旅游者受教育程度 | 第32页 |
3.2 商丘市旅游者行为分析 | 第32-37页 |
3.2.1 旅游目的分析 | 第32-33页 |
3.2.2 出游方式及时间选择 | 第33-34页 |
3.2.3 旅游者的消费项目构成及消费水平 | 第34-36页 |
3.2.4 旅游者的交通及住宿方式的选择 | 第36-37页 |
3.2.5 旅游者的信息来源渠道 | 第37页 |
3.3 商丘市旅游客源市场关注因素分析 | 第37-41页 |
3.3.1 旅游者对旅游地的关注点 | 第37-38页 |
3.3.2 旅游者对景区知名度关注度 | 第38-39页 |
3.3.3 旅游者对目的地服务设施关注度 | 第39-40页 |
3.3.4 旅游者对旅游线路及景点组合关注度 | 第40-41页 |
3.4 结论分析 | 第41-43页 |
4 商丘市旅游客源市场预测 | 第43-52页 |
4.1 商丘市旅游人次预测 | 第43-48页 |
4.1.1 灰色预测GM(1,1)模型建立步骤 | 第43页 |
4.1.2 商丘市旅游人次的灰色GM(1,1)预测公式检验 | 第43-46页 |
4.1.3 小结 | 第46-48页 |
4.2 商丘市旅游收入预测 | 第48-51页 |
4.2.1 预测公式 | 第48-50页 |
4.2.2 商丘市旅游收入的灰色GM(1,1)预测公式检验 | 第50-51页 |
4.3 结论分析 | 第51-52页 |
5 商丘市旅游市场的开发与策略 | 第52-63页 |
5.1 商丘旅游产品 | 第52页 |
5.2 商丘市旅游市场分析 | 第52-55页 |
5.2.1 商丘市旅游线路设计 | 第52-53页 |
5.2.2 商丘市旅游与周边空间结构的耦合 | 第53-54页 |
5.2.3 商丘旅游网络城镇线路布局 | 第54-55页 |
5.3 商丘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 第55-63页 |
5.3.1 打造历史文化观光旅游主题 | 第55-57页 |
5.3.2 打造黄河故道生态旅游产品 | 第57-58页 |
5.3.3 打造北方生态庭院农家体验旅游产品 | 第58-59页 |
5.3.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多样化宣传方式 | 第59-60页 |
5.3.5 注重人才培养 | 第60-63页 |
6.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件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