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高强度低合金钢焊接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高强度低合金钢焊接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高强度低合金钢焊接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HG785D钢简介 | 第12-13页 |
1.3.1 HG785D钢的特点及用途 | 第12-13页 |
1.3.2 HG785D钢焊接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其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6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试验方案及试验过程 | 第15-33页 |
2.1 材料的准备 | 第15-20页 |
2.1.1 HG785D钢的规格 | 第15页 |
2.1.2 焊材的选取 | 第15-17页 |
2.1.3 焊接工艺的制定 | 第17-19页 |
2.1.4 冷却速度的测量 | 第19-20页 |
2.2 焊接接头冲击韧性试验 | 第20-21页 |
2.2.1 试验原理 | 第20页 |
2.2.2 试样形状及尺寸 | 第20页 |
2.2.3 试验设备 | 第20-21页 |
2.3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测试 | 第21-27页 |
2.3.1 测试原理 | 第21-23页 |
2.3.2 试样类型与几何尺寸 | 第23-24页 |
2.3.3 试验设备 | 第24-26页 |
2.3.4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2.4 焊接接头的硬度测试 | 第27-30页 |
2.4.1 测试原理 | 第27-28页 |
2.4.2 试样类型与几何尺寸 | 第28-29页 |
2.4.3 试验设备 | 第29-30页 |
2.5 焊接接头显微组织观察 | 第30-32页 |
2.5.1 试验原理 | 第30页 |
2.5.2 试验设备 | 第30-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HG785D钢焊接过程的热循环模拟 | 第33-43页 |
3.1 焊缝物理模型的建立及试验参数测量 | 第33-34页 |
3.1.1 焊缝的物理模型 | 第33页 |
3.1.2 冷却时间的理论计算 | 第33-34页 |
3.2 HG785D钢焊接过程的热循环模拟 | 第34-42页 |
3.2.1 建立有限元模型模 | 第35-37页 |
3.2.2 仿真计算 | 第37-38页 |
3.2.3 计算的结果及分析 | 第38-40页 |
3.2.4 模拟的冷却时间 | 第40-42页 |
3.3 模拟值、实测值、理论计算值的比较与分析 | 第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HG785D钢焊接接头的裂纹扩展速率分析 | 第43-62页 |
4.1 HG785D钢焊接接头的冲击韧性试验分析 | 第43页 |
4.2 HG785D钢焊接接头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 | 第43-60页 |
4.2.1 裂纹扩展试验数据 | 第43-46页 |
4.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6-57页 |
4.2.3 疲劳裂纹扩展断.分析 | 第57-6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焊接接头疲劳扩展性能与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关系 | 第62-74页 |
5.1 引言 | 第62页 |
5.2 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观察 | 第62-66页 |
5.3 显微硬度的测试与分析 | 第66-70页 |
5.3.1 显微硬度测试数据 | 第66-68页 |
5.3.2 试验数据分析 | 第68-70页 |
5.4 疲劳扩展性能与显微组织及显微硬度的关系分析 | 第70-72页 |
5.4.1 疲劳扩展性能与显微组织的分析 | 第70-72页 |
5.4.2 疲劳扩展性能与显微硬度的分析 | 第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附录 | 第79-81页 |
攻取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