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

信用债券评级质量检验实证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0页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页
    1.2 论文结构第8-9页
    1.3 论文的研究对象第9-10页
第2章 信用评级概述第10-12页
    2.1 信用评级第10页
    2.2 信用评级的种类第10页
    2.3 信用评级的产生与发展第10-11页
        2.3.1 国外信用评级的产生与发展第10-11页
        2.3.2 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历史第11页
    2.4 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第11-12页
第3章 信用评级质量检验第12-17页
    3.1 质量检验的概念第12页
    3.2 质量检验的内容第12页
    3.3 质量检验的意义第12-13页
    3.4 国外信用评级机构质量检验方法第13-16页
        3.4.1 穆迪质量检验第13-15页
        3.4.2 标准普尔与惠誉的质量检验第15-16页
    3.5 国内信用评级机构质量检验方法简介第16-17页
第4章 本文质量评级检验方法第17-21页
    4.1 利差分析第17-19页
        4.1.1 利差分析可行性第17页
        4.1.2 利差分析种类第17页
        4.1.3 利差分析方法第17-19页
    4.2 基尼系数第19-20页
    4.3 等级迁移矩阵第20-21页
第5章 国内债券评级质量检验第21-37页
    5.1 一致性质量检验第21-24页
        5.1.1 所有评级机构评级结果整体一致性检验第21-22页
        5.1.2 四家评级机构评级结果一致性检验第22-24页
    5.2 可比性质量检验第24-28页
        5.2.1 所有评级机构评级结果整体可比性检验第25-27页
        5.2.2 四家评级机构评级结果可比性检验第27-28页
    5.3 准确性检验第28-30页
        5.3.1 所有评级机构评级结果整体准确性检验第28-29页
        5.3.2 四家评级机构评级结果准确性检验第29-30页
    5.4 稳定性质量检验第30-34页
        5.4.1 所有评级机构评级结果整体稳定性检验第31-32页
        5.4.2 四家评级机构评级结果稳定性检验第32-34页
    5.5 违约率模拟第34-37页
        5.5.1 映射外部数据第34-35页
        5.5.2 专家调整确定违约概率第35-37页
结论第37-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附录第42-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巨灾风险债券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以广东省农业为例
下一篇:基于ARCH模型族的股市间波动特征对比研究--以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