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农发重点建设基金风险管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第9-11页
        1.1.1 课题来源第9-11页
        1.1.2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3页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13-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页
        1.3.2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4 创新点第14-15页
2 相关概念及风险分类第15-23页
    2.1 农发基金的相关概念第15-17页
        2.1.1 基金的概念及种类第15页
        2.1.2 农发基金的特点第15-17页
    2.2 风险的相关概念第17-19页
        2.2.1 风险的定义第17页
        2.2.2 银行主要风险分类第17-18页
        2.2.3 基金风险及分类第18-19页
    2.3 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要素第19-21页
        2.3.1 风险识别及分析第19页
        2.3.2 风险计量及评价第19-20页
        2.3.3 风险监测及报告第20页
        2.3.4 风险缓释及控制第20页
        2.3.5 风险处置主要策略第20页
        2.3.6 不良资产处置办法第20-21页
    2.4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第21-23页
        2.4.1 预期收入理论第21页
        2.4.2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1页
        2.4.3 交易成本理论第21-23页
3 农发基金主要风险及成因分析第23-36页
    3.1 农发基金目前存在的主要风险第23-33页
        3.1.1 政策风险第23页
        3.1.2 信用风险第23-24页
        3.1.3 市场风险第24页
        3.1.4 流动性风险第24页
        3.1.5 操作风险第24-26页
        3.1.6 道德风险第26-27页
        3.1.7 其他风险第27页
        3.1.8 典型案例分析第27-33页
    3.2 农发基金风险成因分析第33-36页
        3.2.1 外部因素第33-34页
        3.2.2 内部因素第34-36页
4 农发基金风险的分类管控第36-43页
    4.1 农发基金风险五级分类第36页
    4.2 农发基金风险分类依据及标准第36-41页
    4.3 农发基金风险分类管理第41-43页
        4.3.1 关注类、次级类农发基金的管理第41页
        4.3.2 可疑类农发基金的管理第41-42页
        4.3.3 损失类农发基金的管理第42-43页
5 农发基金风险的过程管控第43-49页
    5.1 加强基金项目后评估第43-44页
    5.2 加强投资资金支付管理第44页
    5.3 建立农发基金风险预警体系第44-45页
        5.3.1 建立农发基金风险预警方法第44页
        5.3.2 强化风险预警处理机制第44-45页
    5.4 强化农发基金风险的识别、报告与处置第45-46页
        5.4.1 准确识别与分析第45页
        5.4.2 科学计量与评估第45-46页
        5.4.3 及时监测与报告第46页
        5.4.4 风险处置与化解第46页
    5.5 建立农发基金风险管理绩效考核机制第46页
    5.6 加强人才培育和信息化系统建设第46-49页
        5.6.1 加强基金业务人才培育第46页
        5.6.2 加快信息化系统建设第46-49页
6 农发基金风险的系统管控第49-59页
    6.1 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农发基金风险的形成机理第49-53页
        6.1.1 博弈论概念第49页
        6.1.2 农发基金道德风险形成的博弈分析第49-53页
    6.2 农发基金的联合管控第53-59页
        6.2.1 地方政府应切实履行对农发基金管理的领导责任第54页
        6.2.2 银行应将农发基金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第54-57页
        6.2.3 有关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农发基金的监督检查第57-59页
7 总结和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T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方式选择研究
下一篇: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评价研究--基于沪深两市食品饮料行业2016年年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