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无线网络中的资源管理方法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1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 异构无线网络研究现状 | 第15-27页 |
1.2.1 网络融合架构与实现基础 | 第16-20页 |
1.2.2 无线资源管理架构 | 第20-23页 |
1.2.3 移动性管理与网络选择 | 第23-25页 |
1.2.4 国内外科研项目 | 第25-27页 |
1.3 异构无线网络无线资源管理的相关技术 | 第27-29页 |
1.3.1 无线资源管理技术组成 | 第27-28页 |
1.3.2 存在问题与改进目标 | 第28-29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2章 异构无线网络资源管理的关键技术 | 第31-53页 |
2.1 系统模型 | 第31-32页 |
2.2 接入控制技术 | 第32-38页 |
2.2.1 接入控制分析模型 | 第32-35页 |
2.2.2 接入控制算法分析与设计思路 | 第35-38页 |
2.3 负载均衡技术 | 第38-41页 |
2.3.1 负载均衡的目标及约束 | 第38-39页 |
2.3.2 负载均衡算法分析 | 第39-41页 |
2.4 垂直切换技术 | 第41-47页 |
2.4.1 垂直切换中的关键问题 | 第41-42页 |
2.4.2 判决属性的选择 | 第42-44页 |
2.4.3 切换判决算法分析与设计原则 | 第44-47页 |
2.5 性能评价与技术关系 | 第47-52页 |
2.5.1 性能评价 | 第47-51页 |
2.5.2 技术关系 | 第51-5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3章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接入控制算法 | 第53-75页 |
3.1 引言 | 第53-54页 |
3.2 基于代价的接入控制分析模型 | 第54-62页 |
3.2.1 系统模型 | 第54-57页 |
3.2.2 性能分析 | 第57-59页 |
3.2.3 仿真结果 | 第59-62页 |
3.3 基于帕累托最优的接入控制算法 | 第62-74页 |
3.3.1 帕累托最优 | 第63-66页 |
3.3.2 算法设计 | 第66-71页 |
3.3.3 仿真结果 | 第71-7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4章 基于马尔科夫过程的负载均衡算法 | 第75-95页 |
4.1 引言 | 第75-76页 |
4.2 运动状态对负载的影响 | 第76-79页 |
4.2.1 运动状态估计方法 | 第76-77页 |
4.2.2 执行流程 | 第77-78页 |
4.2.3 仿真结果 | 第78-79页 |
4.3 基于马尔科夫链的负载均衡算法 | 第79-94页 |
4.3.1 系统状态描述及特征 | 第79-83页 |
4.3.2 算法设计 | 第83-89页 |
4.3.3 仿真结果 | 第89-9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5章 多属性决策垂直切换判决算法 | 第95-117页 |
5.1 引言 | 第95-96页 |
5.2 模糊层次分析法 | 第96-99页 |
5.2.1 模糊判决矩阵的建立 | 第96-98页 |
5.2.2 权重的求解方法 | 第98-99页 |
5.3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垂直切换判决算法 | 第99-106页 |
5.3.1 判决属性 | 第99-103页 |
5.3.2 判决属性权重 | 第103-104页 |
5.3.3 乒乓效应的消除 | 第104-106页 |
5.4 性能分析 | 第106-108页 |
5.4.1 切换性能 | 第106-107页 |
5.4.2 连续切换分析 | 第107-108页 |
5.5 仿真结果 | 第108-115页 |
5.5.1 仿真场景 | 第108-109页 |
5.5.2 切换性能 | 第109-113页 |
5.5.3 系统性能 | 第113-114页 |
5.5.4 新呼叫性能 | 第114-115页 |
5.5.5 结论 | 第11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结论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3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33-136页 |
致谢 | 第136-137页 |
个人简历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