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论文

敬畏:苗族神判中的生命伦理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导论第9-27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13页
    1.2 关于神判研究的回顾第13-15页
    1.3 “敬畏”与“生命伦理”的研究回顾第15-20页
        1.3.1 关于敬畏研究的观点第16-17页
        1.3.2 关于生命伦理研究的观点第17-19页
        1.3.3 本研究的学术价值第19-20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20-25页
        1.4.1 生命伦理:人类危机的化解第20-23页
        1.4.2 生命伦理:人类发展的反思第23-25页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25-27页
        1.5.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5页
        1.5.2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第25-26页
        1.5.3 可能的创新点第26-27页
第2章 神判依存的乡土及其概况第27-63页
    2.1 田野点的概况第27-39页
        2.1.1 贵州:苗族文化的核心区第28-30页
        2.1.2 松桃与松桃苗族第30-32页
        2.1.3 苗王城第32-33页
        2.1.4 响水洞村第33-37页
        2.1.5 纪巧村第37-39页
    2.2 几个关键词的界定第39-40页
        2.2.1 神判第39页
        2.2.2 神第39-40页
        2.2.3 敬畏第40页
        2.2.4 生命伦理第40页
    2.3 神判作为一套地方性知识存在的种类第40-51页
        2.3.1 是非曲直判第41-47页
        2.3.2 吉凶判第47-50页
        2.3.3 按时间分:过去判与未来判第50-51页
    2.4 神判作为一套地方性知识存在之规仪第51-59页
        2.4.1 歃血神判术语及其语义解码第52-56页
        2.4.2 苗族“歃血神判”之规仪第56-59页
        2.4.3 苗族“歃血神判”仪式中的规则与禁忌第59页
    2.5 神判作为一套地方性知识存在的构成要素第59-62页
        2.5.1 神第59-60页
        2.5.2 秩序的不确定性第60-61页
        2.5.3 “判”的执行第61-62页
    2.6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3章 苗族生命伦理中的“信”第63-102页
    3.1 相信生命神性永存第63-72页
        3.1.1 生命是一种神性的存在第63-65页
        3.1.2 生命是一种完美的存在第65-69页
        3.1.3 苗族丧葬习俗中的“死丑”与“死好”第69-72页
    3.2 相信神灵与人同在:麻、唐二氏的历史结盟第72-82页
        3.2.1 麻氏的入驻:基于神性的指引第72-75页
        3.2.2 麻、唐二氏缔结兄弟盟约的背景第75-78页
        3.2.3 麻、唐二氏缔结兄弟盟约的过程第78-82页
    3.3 相信神灵威严而不容冒犯第82-89页
        3.3.1 神意不可违第82-84页
        3.3.2 尊神意则兴第84-86页
        3.3.3 违神意必遭灾第86-89页
    3.4 信仰巫师有神圣的权力第89-100页
        3.4.1 权力的本质及其来源的两个维度第90-92页
        3.4.2 苗族巫师的本底角色的探源第92-95页
        3.4.3 男性巫师作职业群体的社会职能第95-98页
        3.4.4 世俗权力扩张与神性权力的衰微第98-100页
    3.5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4章 苗族生命伦理中的“德”第102-128页
    4.1 神判对道德秩序的建构逻辑第102-110页
        4.1.1 苗族生命伦理“德”的内涵第102-103页
        4.1.2 报应与灾厄的常态化归因第103-104页
        4.1.3 神判场域中的“报应”理解第104页
        4.1.4 神判是对公平的呵护第104-106页
        4.1.5 神判是对横蛮的惩处第106-108页
        4.1.6 神判是对强恶的制约第108-109页
        4.1.7 神判是对信任的重建第109-110页
    4.2 生命罹难事件的道德诠释维度第110-118页
        4.2.1 生命罹难的道德解释:对神性生命伦理的建构第110-111页
        4.2.2 苗族道德秩序中的母性尊严第111-115页
        4.2.3 神判遭厄符合道德建构的预期第115-118页
    4.3 敬遵神性,操守道德第118-126页
        4.3.1 报应灾厄被确认的条件及其表征第118-119页
        4.3.2 失信于人与诬陷他者乃失德第119-122页
        4.3.3 男怕得盗名,女忌得蛊份第122-123页
        4.3.4 神判与惩奸锄恶第123-124页
        4.3.5 神判与社区动员第124-125页
        4.3.6 敬畏神判,操守道德第125-126页
    4.4 本章小结第126-128页
第5章 苗族生命伦理中的“理”第128-154页
    5.1 敬尊“理”的文化表达第128-135页
        5.1.1 “理”生成的信仰基础第128-129页
        5.1.2 “理”之内涵的文化表达第129-130页
        5.1.3 依“理”致序,化解纠纷第130-133页
        5.1.4 尊“天理”甚于法律第133-135页
    5.2 人神共遵社会公理第135-144页
        5.2.1 人神共遵公理,遏制贪心第136页
        5.2.2 人神共遵禁忌:遏制对群体的背叛与凌驾第136-140页
        5.2.3 对群体利益的出卖遭报应第140-144页
    5.3 生命平等,神随众意第144-153页
        5.3.1 生命平等第144-147页
        5.3.2 神随众意第147-148页
        5.3.3 求平等但遵公理第148-153页
    5.4 本章小结第153-154页
第6章 结论第154-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66页
致谢第166-168页
附录 A: 案例索引第168-169页
附录 B: 神判诅咒选译第169-170页
附录 C: 相关的示意图解第170-171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课题研究与奖励第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性能云计算平台存储系统配置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与众不同的法国人--1962年至今法裔阿尔及利亚归侨的接纳和身份重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