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0页 |
1.1 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 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1.3 选题价值及意义 | 第1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2章 书籍版画插图的双重性质 | 第20-26页 |
2.1 书籍版画插图的叙事性 | 第20-22页 |
2.2 书籍版画插图的图像性 | 第22-26页 |
第3章 现有《琵琶记》插图本概述 | 第26-38页 |
3.1 《琵琶记》刊本概述 | 第26-33页 |
3.2 《琵琶记》版本传承情况 | 第33-38页 |
第4章 明刊本《琵琶记》版画插图的图式分析 | 第38-64页 |
4.1 高堂称寿 | 第39-46页 |
4.2 南浦嘱别 | 第46-51页 |
4.3 临妆感叹 | 第51-55页 |
4.4 糟糠自餍 | 第55-58页 |
4.5 小结 | 第58-64页 |
第5章 明刊本《琵琶记》插图风格的变化分析 | 第64-98页 |
5.1 玩虎轩版本《琵琶记》插图风格分析 | 第64-70页 |
5.2 环翠堂版本《袁了凡先生释义琵琶记》插图分析 | 第70-75页 |
5.3 师俭堂版《鼎镌琵琶记》插图风格与画师信息分析 | 第75-89页 |
5.3.1 师俭堂刊本插图中题记及画师信息 | 第76-85页 |
5.3.2 师俭堂刊本中的插图风格与托名现象研究 | 第85-89页 |
5.4 凌刻本《琵琶记》的文化信息探讨 | 第89-93页 |
5.5 小结 | 第93-98页 |
第6章 明刊本《琵琶记》版画中的文化现象 | 第98-112页 |
6.1 月光式插图的出现与戏曲案头文化 | 第98-101页 |
6.2 戏曲书籍刊本插图风格转变与元代山水绘画的兴起 | 第101-103页 |
6.3 环翠堂刊本与凌刻本中的文人化书坊现象 | 第103-105页 |
6.4 师俭堂刊本中商业性书坊现象 | 第105-108页 |
6.5 小结 | 第108-112页 |
结论 | 第112-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2页 |
附录 | 第122-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