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现状 | 第10-12页 |
1.1.1 土壤 | 第10页 |
1.1.2 多环芳烃的结构和特性 | 第10-11页 |
1.1.3 石油污染土壤中PAHs存在状况 | 第11-12页 |
1.2 石油污染土壤中PAHs的提取和测定方法 | 第12-13页 |
1.2.1 PAHs的提取方法 | 第12页 |
1.2.2 PAHs的分离净化 | 第12-13页 |
1.2.3 PAHs的测定方法 | 第13页 |
1.3 微生物法去除污染土壤中的PAHs | 第13-15页 |
1.3.1 PAHs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 第14页 |
1.3.2 PAHs降解菌的筛选及种类 | 第14-15页 |
1.4 污染土壤的堆肥化处理及施肥处理 | 第15-16页 |
1.4.1 堆肥化处理有机污染土壤 | 第15-16页 |
1.4.2 腐熟有机肥在PAHs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 第16页 |
1.5 论文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2 PAHs降解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 第18-26页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2.1.1 石油污染土壤 | 第18-19页 |
2.1.2 实验药品与培养基 | 第19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2.2 降解菌的筛选及鉴定方法 | 第20-21页 |
2.2.1 菌株筛选 | 第20页 |
2.2.2 菌种的16SrRNA基因PCR扩增及序列分析 | 第20-21页 |
2.2.3 降解菌生长曲线 | 第21页 |
2.2.4 革兰氏染色 | 第2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1-25页 |
2.3.1 PAHs降解菌的筛选鉴定结果 | 第21-24页 |
2.3.2 5株PAHs降解菌的生长曲线 | 第24页 |
2.3.3 革兰氏染色结果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有机肥-生物强化对重度石油污染土壤中不同组分烃的去除效果 | 第26-43页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3.1.1 石油污染土壤 | 第26页 |
3.1.2 有机肥 | 第26-27页 |
3.1.3 五株降解菌的混合菌悬液 | 第27页 |
3.1.4 实验试剂 | 第27页 |
3.1.5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3.2 修复实验方案设计 | 第27-28页 |
3.2.1 一期修复实验方案 | 第27-28页 |
3.2.2 二期实验方案 | 第28页 |
3.3 测定方法 | 第28-31页 |
3.3.1 总石油烃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3.3.2 烷烃、PAHs含量的测定 | 第28-30页 |
3.3.3 MPN法测定多环芳烃降解数量 | 第30页 |
3.3.4 土壤铵态氮的测定 | 第30页 |
3.3.5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 第30-31页 |
3.4 一期修复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1-36页 |
3.4.1 多环芳烃(PAHs)的去除 | 第31-32页 |
3.4.2 总石油烃(TPH)的去除 | 第32-33页 |
3.4.3 烷烃的去除 | 第33-34页 |
3.4.4 PAHs降解菌数量的变化 | 第34-35页 |
3.4.5 施肥处理的土壤中铵态N、有效P变化情况 | 第35-36页 |
3.5 二期修复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3.5.1 多环芳烃(PAHs)去除情况 | 第36-38页 |
3.5.2 总石油烃(TPH)的去除 | 第38-39页 |
3.5.3 烷烃的去除 | 第39-40页 |
3.5.4 PAHs降解菌数量变化 | 第40-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4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研究 | 第43-62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4.1.1 实验试剂 | 第43-44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44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4-47页 |
4.2.1 土壤DNA的提取 | 第44-45页 |
4.2.2 细菌PCR扩增 | 第45-46页 |
4.2.3 真菌PCR扩增 | 第46-47页 |
4.2.4 DNA纯化回收 | 第47页 |
4.3 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方法 | 第47-48页 |
4.4 细菌测序结果与讨论 | 第48-55页 |
4.4.1 数据优化统计结果 | 第48-49页 |
4.4.2 稀疏性曲线分析 | 第49-50页 |
4.4.3 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 第50-51页 |
4.4.4 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 第51-55页 |
4.5 真菌高通量测序结果与讨论 | 第55-60页 |
4.5.1 数据优化统计结果 | 第55页 |
4.5.2 稀疏性曲线分析 | 第55-56页 |
4.5.3 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 第56-57页 |
4.5.4 真菌群落结构分析 | 第57-6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5 结论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4页 |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