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研究 | 第10-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非政府组织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15-22页 |
2.1 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 | 第15-17页 |
2.1.1 公共危机 | 第15-17页 |
2.1.2 公共危机管理 | 第17页 |
2.2 非政府组织 | 第17-19页 |
2.2.1 非政府组织的定义 | 第17-18页 |
2.2.2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概况 | 第18-19页 |
2.3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必然性和客观要求 | 第19-22页 |
2.3.1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必然性 | 第19-20页 |
2.3.2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客观要求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汶川地震中非政府组织参与抢险救灾的概况 | 第22-27页 |
3.1 汶川地震灾情介绍及抢险救灾情况 | 第22-23页 |
3.2 非政府组织参与抢险救灾的措施与特点 | 第23-27页 |
3.2.1 专业技能弥补政府缺陷 | 第23-25页 |
3.2.2 联合行动形成协调体系 | 第25-26页 |
3.2.3 非政府组织间的互助合作 | 第26-27页 |
第四章 汶川地震抢险救灾中非政府组织暴露的自身缺陷 | 第27-31页 |
4.1 独立性不够,行动力不强 | 第27-28页 |
4.2 与政府沟通不足,协同性不强 | 第28页 |
4.3 缺乏监管导致社会的认同度不高 | 第28-29页 |
4.4 获取资源能力有限 | 第29页 |
4.5 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 | 第29-31页 |
第五章 汶川地震抢险救灾中非政府组织所受的外部影响 | 第31-35页 |
5.1 双重管理体制弊病 | 第31-32页 |
5.2 非政府组织自身参与危机管理的能力不足 | 第32页 |
5.3 全能政府的弊病 | 第32-33页 |
5.4 法律体系不完善 | 第33-35页 |
第六章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启示与思考 | 第35-43页 |
6.1 经验借鉴 | 第35-38页 |
6.1.1 非政府组织的沟通机制与团队建设 | 第35-36页 |
6.1.2 信息化建设 | 第36-37页 |
6.1.3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合作伙伴关系 | 第37-38页 |
6.2 外部条件建设 | 第38-40页 |
6.2.1 政府支持与培育 | 第38-39页 |
6.2.2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39-40页 |
6.3 加强与政府的沟通与合作 | 第40页 |
6.3.1 转变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认知 | 第40页 |
6.3.2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建立合作项目,签订合作协议 | 第40页 |
6.4 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 | 第40-42页 |
6.4.1 专业能力建设与专业人才培育 | 第41页 |
6.4.2 提高公信力 | 第41页 |
6.4.3 建立完善危机管理评估机制 | 第41-42页 |
6.5 完善社会监督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件 | 第4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