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地方政府协作问题的一般理论分析 | 第17-23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 | 第17页 |
2.1.2 地方政府协作 | 第17-18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2.1 集体行动理论 | 第18-19页 |
2.2.2 博弈理论 | 第19页 |
2.2.3 府际关系理论 | 第19-20页 |
2.3 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地方政府协作的动因分析 | 第20-23页 |
2.3.1 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现实必要 | 第20-21页 |
2.3.2 顺应时代的潮流 | 第21-23页 |
第3章 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地方政府协作的现状 | 第23-34页 |
3.1 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地方政府协作的背景 | 第23-26页 |
3.1.1 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演进历程 | 第23-24页 |
3.1.2 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地方政府协作的实践 | 第24-26页 |
3.2 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地方政府协作中的问题 | 第26-30页 |
3.2.1 相关法律执行不到位 | 第27页 |
3.2.2 各地方政府权责不明、相互推诿 | 第27-28页 |
3.2.3 呈明显的“应对式”、“运动式”特点 | 第28-29页 |
3.2.4 主要依赖于中央政府统一协调 | 第29-30页 |
3.3 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地方政府协作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0-34页 |
3.3.1 地方保护主义浓厚 | 第30页 |
3.3.2 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 第30-31页 |
3.3.3 缺乏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 | 第31-32页 |
3.3.4 政绩考核制度的缺陷 | 第32页 |
3.3.5 财政分权体制的弊端 | 第32-34页 |
第4章 国外跨区域协作防治大气污染的经验及启示 | 第34-39页 |
4.1 美国跨区域协作防治大气污染的经验 | 第34-35页 |
4.1.1 国家整体层面的跨区域协作 | 第34-35页 |
4.1.2 州与州层面的跨区域协作 | 第35页 |
4.1.3 州政府层面的跨区域协作 | 第35页 |
4.2 欧盟跨区域协作防治大气污染的经验 | 第35-37页 |
4.2.1 签署国际条约推动横向成员国之间的协作 | 第36页 |
4.2.2 制定欧盟指令来强制推动跨区域协作 | 第36-37页 |
4.3 美国和欧盟跨区域协作防治大气污染的启示 | 第37-39页 |
4.3.1 建立权威性的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组织 | 第37页 |
4.3.2 完善的法律制度 | 第37-38页 |
4.3.3 丰富的合作形式 | 第38-39页 |
第5章 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地方政府协作的对策建议 | 第39-46页 |
5.1 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 | 第39-40页 |
5.2 加强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地方政府协作的体制建设 | 第40-43页 |
5.2.1 健全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地方政府协作的法律体系 | 第40-41页 |
5.2.2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 第41页 |
5.2.3 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政绩考核目标体系 | 第41-42页 |
5.2.4 建立有效的跨区域协调组织 | 第42-43页 |
5.3 完善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地方政府协作的运行机制 | 第43-46页 |
5.3.1 拓宽信息沟通渠道 | 第43-44页 |
5.3.2 加强协作中的利益协调与补偿 | 第44-45页 |
5.3.3 强化对协作的监督与约束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