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2页 |
Abstract | 第12-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4页 |
1 SBR工艺介绍 | 第17-24页 |
1.1 SBR工艺特点 | 第17页 |
1.2 SBR脱氮除磷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1.3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和主要功能菌群 | 第18-19页 |
1.3.1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 | 第18-19页 |
1.3.2 生物脱氮除磷主要功能菌群 | 第19页 |
1.4 菌糠(SMC)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 第19-20页 |
1.5 Real-time PCR技术及其应用 | 第20-22页 |
1.5.1 Real-time PCR的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1.5.2 两种定量形式 | 第22页 |
1.6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菌糠稀硫酸处理工艺研究 | 第24-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2.1.1 原料 | 第24页 |
2.1.2 仪器与试剂 | 第24-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2.2.1 还原糖的测定 | 第25-26页 |
2.2.2 稀硫酸水解菌糠单因素实验方法 | 第26页 |
2.2.3 正交试验 | 第26-27页 |
2.2.4 硫酸重复利用实验 | 第27页 |
2.2.5 分析方法 | 第27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2.3.1 温度的影响 | 第27-28页 |
2.3.2 酸浓度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3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29页 |
2.3.4 正交试验结果 | 第29-30页 |
2.3.5 硫酸重复利用实验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SMC添加对SBR脱氮除磷的影响 | 第32-39页 |
3.1 实验设置及方法 | 第32-35页 |
3.1.1 SMC的分析 | 第32页 |
3.1.2 SBR试验装置 | 第32-33页 |
3.1.3 进水水质及活性污泥驯化 | 第33-34页 |
3.1.4 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3.2.1 SMC水解产物的组成 | 第35-36页 |
3.2.2 SMC对SBR系统长期运行反硝化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3 SMC对SBR系统长期运行COD和总磷的去除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SMC添加后的脱氮机理分析 | 第39-5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5页 |
4.1.1 所用试剂与仪器 | 第39页 |
4.1.2 基因组的提取 | 第39-40页 |
4.1.3 基因组DNA凝胶纯化回收方法 | 第40-41页 |
4.1.4 PCR引物的选择与扩增 | 第41-42页 |
4.1.5 标准质粒的构建 | 第42-43页 |
4.1.6 Real-time PCR反应 | 第43-44页 |
4.1.7 分析方法 | 第44-45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5-53页 |
4.2.1 普通PCR扩增产物分析 | 第45-47页 |
4.2.2 Real-time PCR扩增曲线分析 | 第47页 |
4.2.3 Real-time PCR引物的阈值及熔解曲线分析 | 第47-48页 |
4.2.4 SMC添加前后反硝化功能基因的动态变化 | 第48-49页 |
4.2.5 SMC添加前后微生物群落的结构 | 第49-51页 |
4.2.6 不同SMCs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51-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功能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脱氮特性 | 第54-66页 |
5.1 材料和方法 | 第54-57页 |
5.1.1 菌株来源和培养基 | 第54页 |
5.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54-55页 |
5.1.3 菌株分离纯化 | 第55页 |
5.1.4 菌株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 第55-56页 |
5.1.5 影响菌株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因素 | 第56页 |
5.1.6 羟胺氧化酶粗酶的提取 | 第56页 |
5.1.7 分析方法 | 第56-57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57-65页 |
5.2.1 16SrR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 | 第57-58页 |
5.2.2 不同碳源对菌株生长和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 | 第58-59页 |
5.2.3 C/N比对菌株脱氮能力的影响 | 第59-60页 |
5.2.4 温度对菌株脱氮能力的影响 | 第60-61页 |
5.2.5 溶氧对菌株脱氮能力的影响 | 第61页 |
5.2.6 初始氮浓度对菌株脱氮能力的影响 | 第61-62页 |
5.2.7 同步硝化反硝化机制初探 | 第62-64页 |
5.2.8 羟胺氧化酶粗酶的提取及活性分析 | 第64-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