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2-14页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2.1 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 第14-15页 |
2.2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研究 | 第15-16页 |
2.3 稀土矿废弃地植被恢复研究 | 第16-18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8-26页 |
3.1 试验地概况 | 第18页 |
3.2 样地选择 | 第18-20页 |
3.3 植被调查及多样性评价 | 第20-21页 |
3.4 土壤采集与处理 | 第21页 |
3.5 测定方法 | 第21-24页 |
3.5.1 叶绿素荧光特性及SPAD值测定 | 第21-22页 |
3.5.2 土壤物理化性质测定 | 第22页 |
3.5.3 土壤细菌测定 | 第22-24页 |
3.6 恢复效果评价方法 | 第24-25页 |
3.6.1 土壤肥力评价方法 | 第24页 |
3.6.2 恢复效果综合评价方法 | 第24-25页 |
3.7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5-26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6-42页 |
4.1 长汀稀土矿堆浸废弃地不同治理年限植被生长情况及物种多样性比较 | 第26-28页 |
4.1.1 不同治理年限植被覆盖度比较 | 第26页 |
4.1.2 不同治理年限植物群落组成比较 | 第26-27页 |
4.1.3 不同治理年限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 | 第27-28页 |
4.2 长汀稀土矿堆浸废弃地不同治理年限植物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及SPAD值比较 | 第28-30页 |
4.2.1 不同治理年限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 | 第28-29页 |
4.2.2 不同治理年限植物叶片SPAD值比较 | 第29-30页 |
4.3 长汀稀土矿堆浸废弃地不同治理年限土壤物理性质比较 | 第30-32页 |
4.4 长汀稀土矿堆浸废弃地不同治理年限土壤化学性质比较 | 第32-35页 |
4.4.1 不同治理年限土壤养分含量 | 第32-33页 |
4.4.2 不同治理年限土壤碳氮含量 | 第33-34页 |
4.4.3 不同治理年限土壤重金属含量 | 第34-35页 |
4.5 长汀稀土矿堆浸废弃地不同治理年限土壤细菌比较 | 第35-39页 |
4.5.1 不同治理年限土壤细菌组成比较 | 第35-39页 |
4.5.2 不同治理年限土壤细菌多样性比较 | 第39页 |
4.6 长汀稀土矿堆浸废弃地不同治理年限恢复效果评价 | 第39-42页 |
4.6.1 不同治理年限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 第39-40页 |
4.6.2 不同治理年限生态恢复效果综合评价 | 第40-42页 |
5 讨论 | 第42-44页 |
5.1 矿山废弃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研究 | 第42-43页 |
5.2 矿山废弃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细菌的变化研究 | 第43-44页 |
6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