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我国民间借贷发展及演化研究--基于金融不稳定假说视角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1 现实意义第10页
        1.2.2 理论意义第10页
    1.3 相关文献综述第10-15页
        1.3.1 民间借贷概念界定第11页
        1.3.2 民间借贷产生原因综述第11-13页
        1.3.3 民间借贷发展历史及演化综述第13-14页
        1.3.4 国内民间借贷危机综述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第15-17页
        1.4.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2 论文结构第16-17页
    1.5 本文可能创新之处第17-18页
    1.6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2章 我国民间借贷发展历史及其主要特征分析第19-30页
    2.1 我国民间借贷的发展历史第19-25页
        2.1.1 第一阶段:(1978-1986)起步阶段第19-21页
        2.1.2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90年代末)成长阶段第21-22页
        2.1.3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发展阶段第22-25页
    2.2 我国民间借贷现状特征分析第25-28页
        2.2.1 资金来源广泛,参与主体多第26页
        2.2.2 资金流向投机性行业第26-27页
        2.2.3 利率畸高第27-28页
    2.3 小结第28-30页
第3章 我国民间借贷发展的理论分析:基于金融不稳定假说视角第30-41页
    3.1 既有的民间借贷危机理论分析第30-32页
        3.1.1 宏观调控政策是民间借贷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第30页
        3.1.2 金融抑制是催生民间借贷风险产生的制度根源第30-31页
        3.1.3 人格化契约弱化是导致民间借贷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第31-32页
    3.2 明斯基金融不稳定假说理论阐述第32-36页
        3.2.1 金融不稳定假说背景阐释第32页
        3.2.2 金融不稳定假说的主要内容第32-36页
    3.3 基于金融不稳定假说的我国民间借贷演化路径分析第36-40页
        3.3.1 对冲性融资为主的民间借贷模式第36-37页
        3.3.2 投机性融资为主的民间借贷模式第37-38页
        3.3.3 庞氏融资为主的民间借贷模式第38-40页
    3.4 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演化案例及相关政策解析第41-51页
    4.1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概述第41-47页
        4.1.1 起步阶段第42-43页
        4.1.2 危机演化的过度繁荣阶段第43-44页
        4.1.3 危机演化的非理性阶段第44-46页
        4.1.4 危机爆发第46-47页
    4.2 国家的应对政策及可能的政策效果分析第47-50页
        4.2.1 国家的应对政策第47-49页
        4.2.2 政策可能产生的效果以及相关问题第49-50页
    4.3 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结论及建议第51-55页
    5.1 结论第51页
    5.2 政策建议第51-53页
        5.2.1 积极发挥“大政府”的功能第51-52页
        5.2.2 积极发挥“大银行”功能,确保合理、合法及合规监管第52-53页
        5.2.3 探索民间借贷向“社区发展银行”转变的金融组织结构改革第53页
    5.3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53-55页
        5.3.1 研究不足第53-54页
        5.3.2 研究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