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土墙地震土压力分析新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1 概述 | 第9-11页 |
| 1.1.1 地震的基本概念 | 第9页 |
| 1.1.2 挡土墙的基本概念 | 第9-10页 |
| 1.1.3 挡土墙型式 | 第10-11页 |
| 1.2 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5页 |
| 1.2.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5-17页 |
| 第2章 地震条件下挡土墙土压力计算方法 | 第17-32页 |
| 2.1 概述 | 第17页 |
| 2.2 挡土墙地震土压力研究现状及方法 | 第17-28页 |
| 2.2.1 极限平衡分析法 | 第18-23页 |
| 2.2.2 极限位移理论 | 第23-24页 |
| 2.2.3 弹性波理论 | 第24页 |
| 2.2.4 数值方法 | 第24-25页 |
| 2.2.5 拟动力法 | 第25页 |
| 2.2.6 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 2.2.7 国内外抗震设计规范方法 | 第26-28页 |
| 2.2.8 水平层分析法 | 第28页 |
| 2.3 挡土墙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机理 | 第28-30页 |
| 2.4 挡土墙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分析 | 第30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第3章 地震条件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计算 | 第32-53页 |
| 3.1 引言 | 第32页 |
| 3.2 地震条件下主动土压力公式建立 | 第32-41页 |
| 3.2.1 基本假定 | 第32-34页 |
| 3.2.2 公式推导 | 第34-36页 |
| 3.2.3 求解主动土压力分布强度 | 第36-38页 |
| 3.2.4 求解主动土压力合力及其作用的高度 | 第38页 |
| 3.2.5 破裂面及其对应的总土压力 | 第38-41页 |
| 3.3 算例分析 | 第41-51页 |
| 3.3.1 主动土压力计算步骤 | 第41-42页 |
| 3.3.2 计算案例 | 第42-49页 |
| 3.3.3 算例比较 | 第49-51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4章 地震条件下挡土墙被动土压力分析 | 第53-67页 |
| 4.1 引言 | 第53-54页 |
| 4.2 土的动力本构模型和地震条件下土中的应力 | 第54-58页 |
| 4.2.1 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的基本特性 | 第54-55页 |
| 4.2.2 土的动力本构模型 | 第55页 |
| 4.2.3 土中的地震应力 | 第55-58页 |
| 4.3 挡土墙地震被动土压力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8-66页 |
| 4.3.1 计算模型及理论分析 | 第58-59页 |
| 4.3.2 计算被动土压力 | 第59-62页 |
| 4.3.3 计算被动土压力合力和作用位置 | 第62页 |
| 4.3.4 被动土压力临界破裂角及相应的总土压力 | 第62-65页 |
| 4.3.5 被动土压力求解步骤 | 第65-66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5章 挡土墙地震土压力的简化计算 | 第67-93页 |
| 5.1 引言 | 第67页 |
| 5.2 非粘性土地震土压力变换分析 | 第67页 |
| 5.3 粘性土地震土压力变换分析 | 第67-71页 |
| 5.3.1 粘性土地震主动土压力变形计算 | 第69页 |
| 5.3.2 粘性土地震主动土压力变形计算 | 第69-71页 |
| 5.4 粘性土地震土压力简化计算 | 第71-91页 |
| 5.4.1 各参数对粘性土地震土压力的影响度 | 第71-81页 |
| 5.4.2 粘性土地震土压力计算公式的简化 | 第81-91页 |
| 5.4.3 案例分析 | 第91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93页 |
|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 | 第93-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10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01-102页 |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