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羊口疮病毒杨凌株和泸西株的分离鉴定及毒力致弱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目录第10-13页
文献综述第13-25页
    第一章 羊口疮研究进展第13-25页
        1.1 病原学研究第13-16页
            1.1.1 病毒形态结构及基因组特征第13-14页
            1.1.2 理化特性第14页
            1.1.3 体外培养与增殖特性第14-15页
            1.1.4 抗原性第15-16页
        1.2 致病性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第16-20页
            1.2.1 病原性第16-17页
            1.2.2 致病机制第17-18页
            1.2.3 流行病学第18页
            1.2.4 免疫逃逸机制第18-20页
        1.3 免疫防御研究第20-22页
            1.3.1 天然免疫第21页
            1.3.2 特异性免疫第21-22页
        1.4 疫苗免疫与检测指标第22-25页
            1.4.1 疫苗第22-23页
            1.4.2 免疫评估指标第23-25页
试验研究第25-48页
    第二章 羊口疮病毒杨凌株和泸西株的分离与鉴定第25-35页
        2.1 材料第25-26页
            2.1.1 试验动物第25页
            2.1.2 犊牛睾丸第25页
            2.1.3 主要试剂第25页
            2.1.4 主要仪器第25页
            2.1.5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25-26页
        2.2 方法第26-27页
            2.2.1 病料采集与处理第26页
            2.2.2 犊牛睾丸原代细胞的制备第26页
            2.2.3 病毒增殖第26-27页
            2.2.4 病理组织学切片制备第27页
            2.2.5 病毒滴度测定第27页
            2.2.6 B2L、F1L 基因的 PCR 检测第27页
        2.3 结果第27-34页
            2.3.1 发病羊的临床症状第27-28页
            2.3.2 病理组织学观察第28页
            2.3.3 所分离两株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第28-29页
            2.3.4 第 5 代病毒滴度测定第29-30页
            2.3.5 分离毒株的 PCR 检测第30-34页
        2.4 讨论第34页
        2.5 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羊口疮病毒杨凌株与泸西株微量细胞交叉中和试验第35-43页
        3.1 材料第35页
            3.1.1 病毒第35页
            3.1.2 试验动物第35页
            3.1.3 细胞第35页
            3.1.4 主要试剂第35页
            3.1.5 主要仪器设备第35页
        3.2 方法第35-38页
            3.2.1 抗原液制备第35-36页
            3.2.2 免疫血清制备第36页
            3.2.3 病毒滴度测定第36页
            3.2.4 琼脂双扩散试验第36页
            3.2.5 间接 ELISA 测定抗血清效价第36-37页
            3.2.6 微量细胞交叉中和试验第37页
            3.2.7 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第37-38页
        3.3 实验结果第38-41页
            3.3.1 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第38-39页
            3.3.2 ELISA 抗体效价测定第39页
            3.3.3 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第39页
            3.3.4 微量细胞交叉中和试验第39-41页
            3.3.5 杨凌株与泸西株抗原差异分析第41页
        3.4 讨论第41-42页
        3.5 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羊口疮病毒杨凌株与泸西株毒力弱化试验第43-48页
        4.1 材料第43页
            4.1.1 病毒第43页
            4.1.2 细胞第43页
            4.1.3 试验动物第43页
            4.1.4 主要试剂第43页
            4.1.5 主要仪器第43页
        4.2 方法第43-44页
            4.2.1 犊牛睾丸原代细胞的制备与冻存第43页
            4.2.2 动物回归试验第43-44页
            4.2.3 羊口疮病毒的连续传代第44页
            4.2.4 P86 代病毒滴度测定第44页
            4.2.5 第 86 代羊口疮病毒的安全性试验第44页
        4.3 结果第44-46页
            4.3.1 动物回归试验结果第44-45页
            4.3.2 P86 代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第45页
            4.3.3 P86 代羊口疮病毒的病毒滴度第45-46页
            4.3.4 P86 代羊口疮病毒的安全性试验第46页
        4.4 讨论第46-47页
        4.5 小结第47-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5页
致谢第55-56页
作者简介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株藏猪源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纤维素酶的酶学特性研究
下一篇:一株高温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脱氮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