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隧道数值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围岩压力 | 第11-12页 |
1.2.2 地下结构的计算方法 | 第12页 |
1.2.3 数值计算方法研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计算方法 | 第14-28页 |
2.1 引言 | 第14页 |
2.2 隧道荷载的确定方法 | 第14-22页 |
2.2.1 岩柱法 | 第15-16页 |
2.2.2 泰沙基理论确定荷载方法 | 第16-18页 |
2.2.3 普氏理论确定荷载方法 | 第18-20页 |
2.2.4 现行公路隧道规范对荷载确定 | 第20-22页 |
2.3 隧道结构计算方法 | 第22-27页 |
2.3.1 假定抗力计算方法 | 第23-24页 |
2.3.2 弹性地基梁计算方法 | 第24-25页 |
2.3.3 连续介质计算方法 | 第25-26页 |
2.3.4 极限状态计算方法 | 第26-27页 |
2.3.5 数值计算方法 | 第27页 |
2.4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隧道结构的数值计算模型 | 第28-40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隧道围岩的分级 | 第28-32页 |
3.2.1 以岩石强度或岩石的物性指标为代表的分级方法 | 第28-29页 |
3.2.2 以岩体构造、岩性特征为代表的分级方法 | 第29页 |
3.2.3 以多种因素进行组合的分级方法 | 第29-30页 |
3.2.4 我国现行铁路隧道围岩分级 | 第30-32页 |
3.3 隧道数值计算模型 | 第32-35页 |
3.3.1 常用数值计算模型概述 | 第32页 |
3.3.2 荷载-结构模型 | 第32-33页 |
3.3.3 地层-结构模型 | 第33-35页 |
3.4 有限单元法在隧道数值计算中的应用 | 第35-38页 |
3.4.1 有限单元法在隧道数值计算中的重要性 | 第35页 |
3.4.2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和求解思路 | 第35-37页 |
3.4.3 有限单元法解决的问题 | 第37页 |
3.4.4 以有限单元法为基础的软件在隧道计算中的应用 | 第37-38页 |
3.5 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长坑隧道围岩变形的现场测试 | 第40-62页 |
4.1 概述 | 第40页 |
4.2 长坑隧道概况 | 第40-45页 |
4.2.1 隧道概述 | 第40页 |
4.2.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40-43页 |
4.2.3 工程设计概况 | 第43-45页 |
4.3 监控量测断面的选取与测点布设 | 第45-48页 |
4.3.1 监控量测的目的意义 | 第45-46页 |
4.3.2 监控方案与方法 | 第46页 |
4.3.3 测点的布置和典型断面的选取 | 第46-48页 |
4.4 监控量测成果及其分析 | 第48-60页 |
4.5 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隧道开挖施工中围岩变形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62-80页 |
5.1 目的与意义 | 第62页 |
5.2 软件概述 | 第62-64页 |
5.2.1 各模块简介 | 第62-63页 |
5.2.2 主要分析过程 | 第63-64页 |
5.3 荷载-结构模型与地层-结构模型在隧道施工中的对比 | 第64-72页 |
5.3.1 荷载-结构模型 | 第64-67页 |
5.3.2 地层-结构模型 | 第67-71页 |
5.3.3 两种模型的对比 | 第71-72页 |
5.4 长坑隧道数值模型计算成果与分析 | 第72-79页 |
5.4.1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72-73页 |
5.4.2 数值模拟参数的选取 | 第73页 |
5.4.3 数值模型计算方案 | 第73-74页 |
5.4.4 计算成果与分析 | 第74-76页 |
5.4.5 数值模拟计算与实测成果的对比和分析 | 第76-79页 |
5.5 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80-81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80页 |
建议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