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图表目录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0.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0.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0.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0.2.1 组织敏捷性的相关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0.2.2 云制造模式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0.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0.3.1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0.4 创新点 | 第17-18页 |
1 研究理论基础与框架模型 | 第18-25页 |
1.1 云制造理论 | 第18-21页 |
1.1.1 云制造的概念 | 第18页 |
1.1.2 云制造系统架构 | 第18-21页 |
1.2 组织敏捷性理论 | 第21-22页 |
1.2.1 组织敏捷性的概念 | 第21页 |
1.2.2 组织敏捷性的分析框架 | 第21-22页 |
1.3 动态能力理论 | 第22-23页 |
1.3.1 动态能力的概念 | 第22页 |
1.3.2 动态能力的特征 | 第22-23页 |
1.4 研究框架模型 | 第23-25页 |
2 云制造模式与技术敏捷性的关系研究 | 第25-28页 |
2.1 云制造与技术管理 | 第25-26页 |
2.2 云制造的技术接受和采纳 | 第26-28页 |
2.2.1 技术有用性 | 第26页 |
2.2.2 技术易用性 | 第26-28页 |
3 基于 CTRS 指标评价体系的云制造对组织敏捷性影响分析 | 第28-34页 |
3.1 时间指标 | 第28-30页 |
3.2 成本指标 | 第30-31页 |
3.3 鲁棒性指标 | 第31-32页 |
3.4 适应性指标 | 第32-34页 |
4 基于 TOP 模型的云制造应用对组织敏捷性的影响分析 | 第34-40页 |
4.1 对合作伙伴敏捷性的影响 | 第34-36页 |
4.2 对客户敏捷性的影响 | 第36-38页 |
4.3 对运营敏捷性的影响 | 第38-40页 |
4.3.1 提高业务流程敏捷性 | 第38页 |
4.3.2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 第38-40页 |
5 云制造模式在沈阳鼓风机集团的动态发展过程 | 第40-44页 |
5.1 云制造服务平台的引进 | 第40-41页 |
5.2 云制造服务平台构建意义 | 第41-42页 |
5.2.1 促进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 第41页 |
5.2.2 为云制造模式提供经验 | 第41页 |
5.2.3 促进云制造实践应用 | 第41-42页 |
5.3 云制造服务平台的建设内容及应用现状 | 第42-44页 |
6 云制造模式对沈阳鼓风机集团组织敏捷性的影响分析 | 第44-55页 |
6.1 沈阳鼓风机集团云制造模式与传统制造模式比较分析 | 第44-45页 |
6.2 基于 CTRS 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分析 | 第45-49页 |
6.2.1 时间维度 | 第46-47页 |
6.2.2 成本维度 | 第47-48页 |
6.2.3 鲁棒性维度 | 第48-49页 |
6.2.4 适应性维度 | 第49页 |
6.3 基于 TOP 模型的影响分析 | 第49-55页 |
6.3.1 客户敏捷性 | 第51页 |
6.3.2 运营敏捷性 | 第51-52页 |
6.3.3 合作伙伴敏捷性 | 第52-55页 |
7 研究结论与研究不足 | 第55-58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5-57页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