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8-19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9-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 论文内容和可能创新点 | 第20-21页 |
1.4.1 论文内容 | 第20页 |
1.4.2 可能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构建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 | 第21-28页 |
2.1 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1.1 企业契约理论 | 第21页 |
2.1.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1-23页 |
2.1.3 生态环境共融论 | 第23-24页 |
2.1.4 全球化发展决定论 | 第24页 |
2.2 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 | 第24-27页 |
2.2.1 对股东的责任 | 第25页 |
2.2.2 对债权人的责任 | 第25页 |
2.2.3 对监管机构的责任 | 第25页 |
2.2.4 对客户的责任 | 第25-26页 |
2.2.5 对于政府的责任 | 第26页 |
2.2.6 对环境的责任 | 第26页 |
2.2.7 对社区的责任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的国内外实践 | 第28-34页 |
3.1 国外社会责任的评价标准 | 第28-31页 |
3.1.1 赤道原则 | 第28-29页 |
3.1.2 多米尼社会责任投资指数 | 第29-30页 |
3.1.3 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 | 第30-31页 |
3.2 国内社会责任的评价标准 | 第31-32页 |
3.2.1 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 | 第31-32页 |
3.2.2 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 | 第32页 |
3.3 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的不足之处 | 第32-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4-41页 |
4.1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 第34页 |
4.2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4-37页 |
4.2.1 直接投入类指标 | 第34-35页 |
4.2.2 职能过程类指标 | 第35-36页 |
4.2.3 产出类指标 | 第36-37页 |
4.3 指标权重以及计分方法的确定 | 第37-40页 |
4.3.1 确定一、二级指标权重 | 第37-39页 |
4.3.2 确定第三级指标权重 | 第39-40页 |
4.3.3 单指标评价值及综合评分的计算 | 第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 | 第41-49页 |
5.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41页 |
5.2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第41-42页 |
5.3 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结果 | 第42-43页 |
5.4 社会责任履行综合得分分析 | 第43-47页 |
5.4.1 直接投入类指标 | 第43-44页 |
5.4.2 职能过程类指标 | 第44-46页 |
5.4.3 反馈效果类指标 | 第46-4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6章 健全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对策建议 | 第49-56页 |
6.1 建立严格的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法律制度 | 第49-51页 |
6.2 加强政府对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引导 | 第51-52页 |
6.3 建立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内部动力机制 | 第52-53页 |
6.4 完善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披露机制 | 第53-54页 |
6.5 建立更加完善可行的指标评价体系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