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1页 |
1.2 磁流变振动控制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4页 |
1.2.1 驾驶室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2 磁流变阻尼器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3 磁流变隔振器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4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1.3 本论文将要开展的工作 | 第14-16页 |
2 磁流变阻尼器及其动力学模型 | 第16-27页 |
2.1 磁流变阻尼器工作原理 | 第16-18页 |
2.1.1 工作模式 | 第16-17页 |
2.1.2 磁流变阻尼器阻尼力分析 | 第17-18页 |
2.2 磁流变阻尼器结构及参数选取 | 第18-19页 |
2.2.1 结构类型的选取 | 第18-19页 |
2.2.2 阻尼器结构参数的确定及连接方式 | 第19页 |
2.3 磁流变阻尼器工作特性测试 | 第19-23页 |
2.4 基于神经网络的磁流变阻尼器建模 | 第23-26页 |
2.4.1 磁流变阻尼器 BP 神经网络正向建模 | 第24-25页 |
2.4.2 磁流变阻尼器 BP 神经网络逆向模型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驾驶室系统动力学建模 | 第27-36页 |
3.1 振动激励输入模型 | 第27-29页 |
3.2 驾驶室隔振系统评价指标 | 第29-31页 |
3.2.1 垂直加速度 | 第30页 |
3.2.2 驾驶室位移 | 第30页 |
3.2.3 侧倾角 | 第30页 |
3.2.4 俯仰角 | 第30-31页 |
3.3 驾驶室隔振动力学模型 | 第31-33页 |
3.4 驾驶室悬置参数对悬置系统传递特性的影晌 | 第33-35页 |
3.4.1 阻尼系数对驾驶室悬置系统传递特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3.4.2 弹簧刚度对驾驶室悬架系统传递特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驾驶室隔振系统控制及仿真 | 第36-63页 |
4.1 隔振评价方法 | 第36-37页 |
4.2 PID 控制及其仿真分析 | 第37-45页 |
4.2.1 PID 控制概述 | 第37-40页 |
4.2.2 驾驶室悬置的 PID 控制设计 | 第40-41页 |
4.2.3 计算机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4.3 模糊控制策略方法及其仿真分析 | 第45-52页 |
4.3.1 模糊控制概述 | 第45-46页 |
4.3.2 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46-48页 |
4.3.3 计算机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8-52页 |
4.4 仿人智能控制方法及其仿真分析 | 第52-61页 |
4.4.1 仿人智能控制理论概述 | 第52-53页 |
4.4.2 仿人智能控制器设计 | 第53-57页 |
4.4.3 计算机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7-61页 |
4.5 三种控制策略的比较分析 | 第61-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