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益气养阴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阴两虚证理论探讨及临床疗效评价

目录第5-7页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前言第10-11页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第11-20页
    1 中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及治疗第11-16页
        1.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名认识第11页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认识第11-12页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认识第12页
        1.4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第12-16页
    2 现代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第16-20页
        2.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概念、临床症状第16页
        2.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第16-18页
        2.3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第18-20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0-29页
    1 临床资料第20-22页
        1.1 病例来源、分组第20-21页
        1.2 诊断标准第21页
        1.3 受试病例标准第21-22页
    2 研究方法第22-23页
        2.1 治疗方法第22页
        2.2 观察指标第22-23页
        2.3 疗效评定标准第23页
        2.4 不良反应评价第23页
        2.5 统计方法第23页
    3 研究结果第23-29页
        3.1 症状积分疗效评定第24-26页
        3.2 证候疗效评定第26-27页
        3.3 病理积分评定第27-28页
        3.4 病理疗效评定第28页
        3.5 疗效结果分析第28-29页
        3.6 安全性评定第29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29-35页
    1 中医药运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第29页
    2 益气养阴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阴两虚证的理论依据第29-32页
        2.1 健运脾胃之气第30页
        2.2 润养胃阴第30-31页
        2.3 疏肝柔肝第31页
        2.4 活血通络第31-32页
        2.5 随症加减第32页
    3 益气养阴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理机制第32-33页
        3.1 调节免疫第32页
        3.2 调节胃肠运动第32页
        3.3 抗氧化第32-33页
        3.4 抗肿瘤第33页
        3.5 抗菌、抗炎第33页
        3.6 改善血液循环第33页
        3.7 其它第33页
    4 问题与展望第33-35页
参考文献第35-39页
附录第39-4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42-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百乐眠胶囊治疗肝郁阴虚型不寐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沙疗室加热过程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