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异型坯连铸技术 | 第10-12页 |
1.1.1 异型坯连铸技术的发展 | 第10-11页 |
1.1.2 异型坯轧制的优点及异型坯连铸特点 | 第11-12页 |
1.2 连铸坯结晶器铜管的制备 | 第12-14页 |
1.2.1 结晶器铜管的制造工艺 | 第13页 |
1.2.2 连铸坯铜管的修复工艺 | 第13-14页 |
1.3 热反挤压技术 | 第14-16页 |
1.4 课题背景 | 第16-17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铬铜合金热变形流变特性及本构方程 | 第18-30页 |
2.1 引言 | 第18-19页 |
2.2 铬铜合金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 | 第19-20页 |
2.2.1 加工硬化 | 第19页 |
2.2.2 动态回复 | 第19页 |
2.2.3 动态再结晶 | 第19-20页 |
2.3 热压缩实验 | 第20-22页 |
2.3.1 实验主设备Gleeble-3500 | 第21页 |
2.3.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案 | 第21-22页 |
2.4 铬铜的热变形流变特性分析 | 第22-25页 |
2.4.1 变形程度对流变应力的影响 | 第23-24页 |
2.4.2 变形温度对流变应力的影响 | 第24-25页 |
2.4.3 变形速率对流变应力的影响 | 第25页 |
2.5 本构方程的建立 | 第25-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热反挤压过程凸模设计对金属流动的影响规律 | 第30-53页 |
3.1 引言 | 第30-31页 |
3.2 确定工艺参数 | 第31-33页 |
3.2.1 本构方程的确定 | 第31-32页 |
3.2.2 工件温度的确定 | 第32页 |
3.2.3 摩擦系数的确定 | 第32-33页 |
3.2.4 换热系数的确定 | 第33页 |
3.3 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建立 | 第33-35页 |
3.4 工件尺寸设计 | 第35-36页 |
3.5 凸模结构设计 | 第36-37页 |
3.6 分析仿真结果 | 第37-52页 |
3.6.1 变形区域划分 | 第37-38页 |
3.6.2 反挤压金属流动规律分析 | 第38-43页 |
3.6.3 凸模圆角对挤压过程影响的仿真研究 | 第43-48页 |
3.6.4 不同平底锥形凸模仿真结果的对比 | 第48-50页 |
3.6.5 圆角凸模与平底锥形凸模对比 | 第50-5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热反挤压过程工艺优化研究 | 第53-77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端部不平现象形成机理分析 | 第53-56页 |
4.3 改善端部不平问题的坯料形状调整策略 | 第56页 |
4.4 坯料形状调整策略的仿真分析 | 第56-68页 |
4.4.1 凸模圆角尺寸影响的仿真分析 | 第57-64页 |
4.4.2 凹弧半径影响的仿真分析 | 第64-66页 |
4.4.3 凸模尺寸对反挤压成形效果的影响程度探究 | 第66-68页 |
4.5 截取凹弧坯料策略的仿真分析 | 第68-73页 |
4.5.1 截取凹弧大小影响的仿真分析 | 第70-72页 |
4.5.2 凸模圆角尺寸影响的分析 | 第72-73页 |
4.6 对比两套策略选取最优方案 | 第73-74页 |
4.7 凸耳问题改善策略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 第74-76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