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重金属废渣的危害及其资源化处理技术现状 | 第11-15页 |
1.2.1 重金属废渣的危害 | 第11-12页 |
1.2.2 重金属资源现状 | 第12页 |
1.2.3 重金属废渣资源化回收技术现状 | 第12-15页 |
1.3 水热硫化-浮选技术回收重金属硫化物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1 水热硫化-浮选技术工艺原理 | 第15页 |
1.3.2 水热硫化-浮选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水热结晶长大技术 | 第16-18页 |
1.4.1 水热结晶长大机理 | 第16页 |
1.4.2 水热结晶过程的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1.5 水热结晶过程中的矿化剂 | 第18-20页 |
1.5.1 矿化剂定义 | 第18-19页 |
1.5.2 矿化剂的种类 | 第19页 |
1.5.3 矿化剂的作用机制 | 第19-20页 |
1.6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思路 | 第20-22页 |
2 实验研究方法 | 第22-2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1.1 实验对象 | 第22页 |
2.1.2 药剂 | 第22-23页 |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2.3.1 模拟废渣水热硫化产物理化性质检测 | 第23-24页 |
2.3.2 矿化剂调控中和渣的水热硫化-浮选研究 | 第24-25页 |
2.4 分析方法 | 第25-28页 |
2.4.1 浮选富集比及回收率计算 | 第25页 |
2.4.2 XRD分析及晶粒尺寸计算 | 第25-26页 |
2.4.3 比表面积分析 | 第26页 |
2.4.4 Zeta电位分析 | 第26-27页 |
2.4.5 扫描电镜分析 | 第27页 |
2.4.6 透射电镜分析 | 第27-28页 |
3 矿化剂对模拟废渣水热硫化产物理化性质影响 | 第28-37页 |
3.1 矿化剂对人造ZnS晶粒大小影响 | 第28-32页 |
3.1.1 矿化剂(NH_4)_2SO_4的影响 | 第28-29页 |
3.1.2 矿化剂NaCl的影响 | 第29-30页 |
3.1.3 矿化剂CH_3COONa的影响 | 第30-31页 |
3.1.5 矿化剂EDTA-2Na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 矿化剂调控生成人造ZnS晶体比表面分析 | 第32-33页 |
3.3 矿化剂调控人造ZnS的Zeta电位分析 | 第33-34页 |
3.4 人造硫化矿SEM分析 | 第34-35页 |
3.5 小结 | 第35-37页 |
4 矿化剂调控中和渣水热硫化浮选工艺研究 | 第37-48页 |
4.1 NaCl作为矿化剂 | 第37-39页 |
4.1.1 NaCl对硫化产物浮选回收的影响 | 第37-38页 |
4.1.2 NaCl对硫化产物中ZnS晶粒尺寸的影响 | 第38-39页 |
4.2 CH_3COONa作为矿化剂 | 第39-41页 |
4.2.1 CH_3COONa对硫化产物浮选回收的影响 | 第39-40页 |
4.2.2 CH_3COONa对硫化产物中ZnS晶粒尺寸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 EDTA-2Na作为矿化剂 | 第41-43页 |
4.3.1 EDTA-2Na对硫化产物浮选回收的影响 | 第41-42页 |
4.3.2 EDTA-2Na对硫化产物中ZnS晶粒尺寸的影响 | 第42-43页 |
4.4 人造硫化物TEM分析 | 第43-46页 |
4.4.1 ZnS晶体尺寸及外貌变化 | 第43-45页 |
4.4.2 ZnS与脉石矿物的团聚现象分析 | 第45-46页 |
4.5 中和渣与模拟废渣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46页 |
4.6 小结 | 第46-48页 |
5 矿化剂优化调控的水热硫化-浮选工艺中试研究 | 第48-60页 |
5.1 中试工艺流程 | 第48-49页 |
5.2 中试设备设计及选型 | 第49-51页 |
5.2.1 中试设备设计 | 第49-50页 |
5.2.2 中试设备选型 | 第50-51页 |
5.3 中试现场工艺运行条件实验 | 第51-57页 |
5.3.1 中试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5.3.2 中试现场运行情况 | 第52-53页 |
5.3.3 中试实验结果及稳定性分析 | 第53-56页 |
5.3.4 工艺运行现场照片 | 第56-57页 |
5.4 年处理800吨废渣经济效益分析 | 第57-59页 |
5.4.1 固定成本估算 | 第57页 |
5.4.2 可变成本估算 | 第57-58页 |
5.4.3 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 第58-59页 |
5.5 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 第59页 |
5.6 小结 | 第59-60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0-62页 |
6.1 结论 | 第60-61页 |
6.2 建议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