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引言 | 第9-14页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论文内容与创新点 | 第12-14页 |
二、从现实的人出发:邓小平人学思想的起点 | 第14-19页 |
(一)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 | 第14-15页 |
(二)肯定人的合理性需求 | 第15-19页 |
1、肯定人的物质需求 | 第16-17页 |
2、肯定人的精神需求 | 第17-19页 |
三、以人民为本:邓小平人学思想的显著特征 | 第19-24页 |
(一)人民是目的 | 第19-20页 |
(二)人民是主体 | 第20-22页 |
1、人民是价值创造的主体 | 第20-21页 |
2、人民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体 | 第21-22页 |
(三)人民的利益是根本利益 | 第22-24页 |
四、人才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邓小平人学思想的主体诉求 | 第24-34页 |
(一)人才的培养 | 第24-30页 |
1、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人才 | 第24-26页 |
2、提高人素质的途径和手段 | 第26-28页 |
3、创造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环境 | 第28-30页 |
(二)人格的塑造 | 第30-34页 |
1、国格与人格的相互关系 | 第30-31页 |
2、树立良好的人格形象 | 第31-34页 |
五、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邓小平人学思想蕴含的价值目标 | 第34-40页 |
(一)人的解放 | 第34-37页 |
1、赋予了人的解放新的内涵 | 第34-35页 |
2、探索人的解放的条件和途径 | 第35-37页 |
(二)人的发展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