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1页 |
1.3 萧山电网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11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1-13页 |
第2章 无功补偿的原理及措施 | 第13-18页 |
2.1 无功补偿的原理 | 第13-14页 |
2.2 无功补偿技术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 第14-15页 |
2.3 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 | 第15-18页 |
2.3.1 同步调相机 | 第15页 |
2.3.2 并联电容器补偿 | 第15-16页 |
2.3.3 并联电抗器补偿 | 第16页 |
2.3.4 静止无功补偿器 | 第16页 |
2.3.5 静止无功发生器(SVG) | 第16-17页 |
2.3.6 小结 | 第17-18页 |
第3章 萧山电网无功调节能力分析 | 第18-45页 |
3.1 萧山东部电网问题研究 | 第18-19页 |
3.2 电网元件模型与状态数据处理 | 第19-21页 |
3.2.1 数据收集 | 第19页 |
3.2.2 元件模型数据处理 | 第19-21页 |
3.2.3 状态数据处理 | 第21页 |
3.3 潮流状态模拟分析 | 第21-25页 |
3.3.1 拓扑结构分析 | 第21-24页 |
3.3.2 系统潮流模型简介 | 第24-25页 |
3.3.3 潮流计算方法选择 | 第25页 |
3.4 萧山电网无功调节能力评估 | 第25-45页 |
3.4.1 无功调节能力评估指标 | 第26-29页 |
3.4.2 萧山东部电网无功调节能力评估 | 第29-45页 |
第4章 萧山电网无功优化方案研究 | 第45-52页 |
4.1 萧山东部电网电压无功问题现状及改善措施建议 | 第45页 |
4.2 电抗器无功补偿规划方案研究 | 第45-50页 |
4.2.1 规划方法 | 第45-46页 |
4.2.2 方案提出 | 第46-48页 |
4.2.3 方案对比 | 第48-50页 |
4.3 无功优化方案效益分析 | 第50-52页 |
4.3.1 经济效益 | 第50页 |
4.3.2 企业效益 | 第50-52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