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3页 |
| 1.5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1.6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文献研究 | 第16-23页 |
| 2.1 真实性感知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 2.1.1 国内外真实性感知研究 | 第16-18页 |
| 2.1.2 国内外真实性研究述评 | 第18-19页 |
| 2.2 居民和游客地方感知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 2.2.1 地方感知与居民态度研究 | 第19-20页 |
| 2.2.2 游客地方感知与满意度、忠诚度研究 | 第20页 |
| 2.2.3 居民和游客地方感知研究述评 | 第20-21页 |
| 2.3 真实性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 第21-23页 |
| 2.3.1 国内外真实性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 第21-22页 |
| 2.3.2 国内外真实性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述评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3-30页 |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 3.1.1 地方性文化遗产 | 第23-24页 |
| 3.1.2 文化遗产旅游 | 第24页 |
| 3.1.3 旅游感知 | 第24-25页 |
| 3.2 相关理论 | 第25-30页 |
| 3.2.1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5-26页 |
| 3.2.2 地方理论 | 第26-27页 |
| 3.2.3 真实性理论 | 第27-30页 |
| 第四章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 第30-42页 |
| 4.1 研究假设 | 第30-34页 |
| 4.1.1 游客真实性感知的影响 | 第30页 |
| 4.1.2 游客感知到的受欢迎程度的调节作用 | 第30-31页 |
| 4.1.3 地方感的中介作用 | 第31-32页 |
| 4.1.4 居民真实性感知的影响 | 第32-33页 |
| 4.1.5 居民地方认同、地方依恋的中介作用 | 第33-34页 |
| 4.2 概念模型的构建 | 第34-35页 |
| 4.3 研究设计 | 第35-42页 |
| 4.3.1 研究总体设计 | 第35页 |
| 4.3.2 问卷设计 | 第35-39页 |
| 4.3.3 数据收集 | 第39-42页 |
| 第五章 天津市地方性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 | 第42-61页 |
| 5.1 天津市地方性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现状 | 第42-43页 |
| 5.2 天津市地方性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实证分析 | 第43-50页 |
| 5.2.1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3页 |
| 5.2.2 数据分析 | 第43-50页 |
| 5.3 数据检验 | 第50-61页 |
| 5.3.1 游客地方感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50-53页 |
| 5.3.2 游客感知到的受欢迎程度的调节作用检验 | 第53-55页 |
| 5.3.3 居民地方依恋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55-58页 |
| 5.3.4 居民地方认同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58-61页 |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对策 | 第61-65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 6.2 天津市地方性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 第62-65页 |
| 6.2.1 确保客观的真实性的主体地位,并逐步提高存在的真实性感知 | 第62页 |
| 6.2.2 基于地方性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 | 第62-63页 |
| 6.2.3 对文化遗产进行“活化”,增强游客地方感 | 第63页 |
| 6.2.4 推进以社区为主体的文化保护,提升居民的地方依恋和地方认同感 | 第63页 |
| 6.2.5 规范旅游景区的商业化运营,确保地方性文化遗产的真实性 | 第63-65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 7.1 研究成果 | 第65页 |
| 7.2 研究不足 | 第65-66页 |
| 7.3 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8页 |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8-79页 |
| 附录 | 第79-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