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9页 |
| ·实践视角 | 第13-17页 |
| ·理论视角 | 第17-19页 |
| ·研究目的与问题 | 第19-2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 ·研究问题 | 第20-21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 ·论文结构 | 第24-25页 |
| 第2章 在线品牌社群 | 第25-47页 |
| ·在线品牌社群的界定 | 第25-29页 |
| ·社群与在线社群概念 | 第25-26页 |
| ·品牌社群概念 | 第26-28页 |
| ·在线品牌社群概念 | 第28-29页 |
| ·品牌社群理论研究综述-结构化理论视角 | 第29-43页 |
| ·品牌社群的结构 | 第30-32页 |
| ·品牌社群的时空 | 第32-33页 |
| ·品牌社群的惯例性 | 第33-36页 |
| ·品牌社群的整合 | 第36-39页 |
| ·在线社群、品牌社群对品牌忠诚的影响 | 第39-43页 |
| ·在线品牌社群的研究方向 | 第43-45页 |
| ·结构:消费者自发创建的在线品牌社群 | 第43页 |
| ·时空的特性:互联网环境 | 第43-44页 |
| ·惯例性:社群认同、品牌认同 | 第44页 |
| ·整合:建立‘互动性’的关系网络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3章 在线互动:建立关系网络的一种机制 | 第47-62页 |
| ·互动性的含义与互动性因素 | 第47-57页 |
| ·互动性研究中不同视角的‘互动性’定义 | 第47-51页 |
| ·互动性的类型 | 第51-52页 |
| ·互动性因素 | 第52-57页 |
| ·对在线品牌社群内互动性的研究视角 | 第57-61页 |
| ·互动性的类型 | 第57-58页 |
| ·互动性的组成因素 | 第58-60页 |
| ·对在线品牌社群内互动性的研究视角的分析 | 第60-61页 |
| ·文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4章 在线品牌社群的认同及品牌忠诚模型 | 第62-77页 |
| ·深化在线品牌社群关系的双重路径 | 第62-64页 |
| ·在线品牌社群互动性——社群关系路径 | 第64-68页 |
| ·消费者-消费者间的互动 | 第64-66页 |
| ·社群认同感(Community Identification) | 第66-68页 |
| ·在线品牌社群的互动性——品牌关系路径 | 第68-71页 |
| ·消费者-品牌的互动 | 第68-70页 |
| ·品牌认同感(Brand Identification) | 第70-71页 |
| ·品牌忠诚度 | 第71-76页 |
| ·品牌忠诚的分类与定义 | 第71-75页 |
| ·对现有文献的相关述评 | 第75-76页 |
| ·文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5章 模型构建与研究设计 | 第77-97页 |
| ·模型构建及假设设定 | 第77-87页 |
| ·在线品牌社群互动及认同模式 | 第79-82页 |
| ·品牌忠诚形成模型 | 第82-87页 |
|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与衡量 | 第87-93页 |
| ·消费者-消费者间的互动关系 | 第87-89页 |
| ·消费者-品牌间互动关系 | 第89-90页 |
| ·品牌社群认同感 | 第90-91页 |
| ·品牌忠诚度 | 第91-93页 |
| ·研究设计与对象选择 | 第93-95页 |
| ·调查对象:消费者自发创建的网上汽车品牌社群 | 第93-94页 |
| ·问卷的设计与调查程序 | 第94-95页 |
| ·研究流程-质化分析和量化分析相结合 | 第95-96页 |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 第6章 网页内容分析-在线品牌社群的互动关系及相关活动 | 第97-110页 |
| ·研究对象 | 第97-99页 |
| ·内容分析的信度检验 | 第99-100页 |
| ·研究结果 | 第100-108页 |
| ·成员-品牌关系-对品牌的热爱、品牌认同 | 第101-103页 |
| ·成员-成员之间的活动 | 第103-107页 |
| ·成员-企业的关系-维护消费者权益活动 | 第107页 |
| ·成员-社会之间活动-社会公益活动 | 第107-10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 第7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 | 第110-137页 |
| ·数据统计方法 | 第110-111页 |
|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11-115页 |
| ·调研样本的基本信息 | 第111-113页 |
| ·问项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13-115页 |
| ·因素分析和纯化处理 | 第115-117页 |
| ·测量模型评价(1)-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 第117-119页 |
| ·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 第117-119页 |
| ·测量模型评价(2)-效度分析 | 第119-127页 |
| ·对潜在自变量(互动性模型)的检验 | 第119-122页 |
| ·对潜在因变量(认同-忠诚模型)的检验 | 第122-123页 |
| ·对整体模型的检验 | 第123-127页 |
| ·本研究的模型假设检验 | 第127-135页 |
| ·相关性分析的假设检验 | 第128页 |
| ·结构模型估计 | 第128-133页 |
| ·多组比较分析 | 第133-1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5-137页 |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 第137-153页 |
| ·本研究的结论及其讨论 | 第137-146页 |
| ·研究的理论启示 | 第146-147页 |
| ·研究的策略启示 | 第147-151页 |
| ·认识在线品牌社群的效果 | 第147-148页 |
| ·通过成员之间互动作用建立的品牌社群应用方案 | 第148-149页 |
| ·基于消费者-品牌之间互动作用的品牌社群应用方案 | 第149-150页 |
| ·持续维持社群及提高品牌忠诚度的方案 | 第150-151页 |
| ·研究局限性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151-152页 |
| ·文章小结 | 第152-153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53-161页 |
| 附件1 调查问卷 | 第161-165页 |
| 后记 | 第165-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