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8-21页 |
2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理论概述 | 第21-31页 |
2.1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相关概念 | 第21-27页 |
2.1.1 会计信息质量 | 第21-24页 |
2.1.2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 第24-26页 |
2.1.3 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联系和区别 | 第26-27页 |
2.2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 | 第27-31页 |
2.2.1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可行的衡量方法 | 第27-29页 |
2.2.2 本文选取方法及理由阐述 | 第29-31页 |
3 我国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定性分析 | 第31-42页 |
3.1 我国新三板市场介绍 | 第31-34页 |
3.1.1 我国新三板市场形成和发展 | 第31-32页 |
3.1.2 我国新三板市场特点 | 第32页 |
3.1.3 我国新三板市场的分层管理 | 第32-34页 |
3.2 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制度 | 第34-38页 |
3.2.1 新三板信息披露制度安排 | 第34-37页 |
3.2.2 新三板信息披露与更高层次资本市场对比 | 第37-38页 |
3.3 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实务 | 第38-42页 |
4 我国新三板挂牌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定量分析 | 第42-54页 |
4.1 定量分析的方法 | 第42-47页 |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42-43页 |
4.1.2 评价指标的选取及理由 | 第43-47页 |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7-52页 |
4.2.1 建立层次结构 | 第47-48页 |
4.2.2 构造判断矩阵 | 第48-50页 |
4.2.3 合成综合权重 | 第50-52页 |
4.3 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52-54页 |
4.3.1 单项指标评价 | 第52页 |
4.3.2 整体评价 | 第52-54页 |
5 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54-61页 |
5.1 新三板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有待健全 | 第54-57页 |
5.1.1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标准未统一 | 第54页 |
5.1.2 会计信息披露要求相对滞后 | 第54-55页 |
5.1.3 披露的激励机制相对缺乏 | 第55-56页 |
5.1.4 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不足 | 第56-57页 |
5.2 挂牌企业信息披露违规的原因 | 第57-58页 |
5.2.1 挂牌企业合规意识欠缺 | 第57页 |
5.2.2 信息披露负责人违规 | 第57-58页 |
5.2.3 交易方式的选择 | 第58页 |
5.3 部分主办券商未尽勤勉督导之责 | 第58-61页 |
6 结论和建议 | 第61-65页 |
6.1 结论 | 第61页 |
6.2 建议 | 第61-65页 |
6.2.1 完善新三板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 第62-63页 |
6.2.2 加强挂牌企业董监高后续教育 | 第63页 |
6.2.3 加强主办券商执业质量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后记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