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社区照顾模式的本土实践研究--以广州市M社区居家养老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依据第11-13页
        1.3.1 理论依据第11-12页
        1.3.2 现实依据第12-13页
    1.4 文献综述第13-18页
        1.4.1 核心概念界定第13页
        1.4.2 相关文献回顾第13-18页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19页
        1.5.1 研究思路第18页
        1.5.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6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社区照顾模式介绍第20-24页
    2.1 时代背景第20-21页
        2.1.1 老龄化的现实需要第20页
        2.1.2 院舍照顾的反思第20-21页
        2.1.3 社会福利意识变迁第21页
    2.2 模式内容第21-22页
        2.2.1 在社区照顾第21-22页
        2.2.2 由社区照顾第22页
    2.3 模式效应第22-24页
        2.3.1 服务资源有效整合第22页
        2.3.2 社区內提供援助服务第22-24页
第三章 社区照顾模式的本土应用第24-38页
    3.1 M社区及概况第24-31页
        3.1.1 社区概况第24-25页
        3.1.2 社区居家养老发展历程第25-26页
        3.1.3 社区老年人概况第26-31页
    3.2 M社区居家养老的特征第31-34页
        3.2.1 供给主体: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第31页
        3.2.2 服务对象: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第31-32页
        3.2.3 服务内容:工具性服务向全方位服务转变第32-33页
        3.2.4 运行机制:政府购买与社区依托第33-34页
    3.3 M社区居家养老存在问题第34-38页
        3.3.1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缺乏第34页
        3.3.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体单一第34-35页
        3.3.3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程度低第35页
        3.3.4 养老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不匹配第35-38页
第四章 社区照顾模式本土实践的反思第38-43页
    4.1 伦理价值: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第38-39页
    4.2 社会结构:团体格局与差序格局第39-40页
    4.3 专业取向:专业性与半专业性第40-41页
    4.4 经济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41-43页
第五章 本土社区居家养老的转向与建议第43-47页
    5.1 本土社区居家养老的转向第43-44页
        5.1.1 积极老龄化的服务理念第43页
        5.1.2 系统化的养老体系构建第43-44页
    5.2 本土社区居家养老的建议第44-47页
        5.2.1 构建多元主体的参与机制第44页
        5.2.2 拓展社区居家养老资金筹集渠道第44-45页
        5.2.3 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第45页
        5.2.4 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第45页
        5.2.5 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制度与政策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附录第50-53页
致谢第53-54页
作者简介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领袖意图与社会矛盾—上海群众组织“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研究(1967-1968)
下一篇:机制整合与战略选择: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合作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