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1.1 杨树溃疡病的研究 | 第12-17页 |
1.1.1 杨树溃疡病的病原菌 | 第12-13页 |
1.1.2 杨树溃疡病的侵染 | 第13-14页 |
1.1.3 杨树溃疡病的影响因子 | 第14-16页 |
1.1.3.1 温度对杨树溃疡病的影响 | 第14-15页 |
1.1.3.2 水分对杨树溃疡病的影响 | 第15页 |
1.1.3.3 立地条件对杨树溃疡病的影响 | 第15页 |
1.1.3.4 林分密度对杨树溃疡病的影响 | 第15-16页 |
1.1.3.5 其他因素对杨树溃疡病的影响 | 第16页 |
1.1.4 杨树溃疡病的防治措施 | 第16-17页 |
1.1.4.1 加强检验检疫 | 第16页 |
1.1.4.2 加强田间管理 | 第16-17页 |
1.1.4.3 化学药剂防治 | 第17页 |
1.1.4.4 生物防治 | 第17页 |
1.1.4.5 选育新的抗病品种 | 第17页 |
1.2 杨树抗溃疡病的研究 | 第17-20页 |
1.2.1 杨树对溃疡病的抗病机制 | 第17-18页 |
1.2.2 杨树对溃疡病的抗病测评方法 | 第18-20页 |
1.2.2.1 杨树植株田间溃疡病抗性调查法 | 第18页 |
1.2.2.2 杨树植株室内接种溃疡病菌抗性调查法 | 第18-19页 |
1.2.2.3 杨树植株抗溃疡病生理生化研究 | 第19-20页 |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1-28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1-23页 |
2.1.1 室内接种试验材料 | 第21页 |
2.1.2 田间调查试验材料与品种 | 第21-22页 |
2.1.3 供试菌株 | 第22-23页 |
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3页 |
2.2.1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2.3 室内接种溃疡病菌测定方法 | 第23-25页 |
2.3.1 准备菌种 | 第23页 |
2.3.2 准备材料 | 第23页 |
2.3.3 室内接种水培条 | 第23-24页 |
2.3.4 室内水培条抗溃疡病调查方法与病害分级标准 | 第24页 |
2.3.5 室内水培条对溃疡病的抗性分级 | 第24-25页 |
2.4 田间试验调查方法 | 第25-28页 |
2.4.1 田间调查时间与方法 | 第25页 |
2.4.2 分级标准和计算方法 | 第25-26页 |
2.4.3 杨树对溃疡病抗性划分标准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8-36页 |
3.1 室内人工接种溃疡病菌调查结果 | 第28-31页 |
3.1.1 室内接种黑杨及黑杨× 青杨各无性系对溃疡病的抗性测定 | 第28-29页 |
3.1.2 室内接种白杨派各无性系对溃疡病的抗性测定 | 第29-31页 |
3.2 田间对溃疡病调查结果 | 第31-36页 |
3.2.1 黑杨派及黑杨×青杨各无性系大田对溃疡病的抗性测定 | 第31-33页 |
3.2.2 白杨各无性系大田对溃疡病的抗性测定 | 第33-36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6-39页 |
4.1 结论 | 第36-37页 |
4.1.1 黑杨、黑杨×青杨各无性系室内接种对溃疡病的抗性 | 第36页 |
4.1.2 白杨派各无性系室内接种对溃疡病的抗性 | 第36页 |
4.1.3 黑杨、黑杨×青杨各无性系田间对溃疡病的抗性 | 第36页 |
4.1.4 白杨派各无性系田间对溃疡病的抗性 | 第36-37页 |
4.2 讨论 | 第37-39页 |
4.2.1 室内接种溃疡病菌研究 | 第37页 |
4.2.2 杨树溃疡病田间发病研究 | 第37页 |
4.2.3 室内接种与田间调查关系 | 第37页 |
4.2.4 不同无性系对溃疡病抗性不同研究 | 第37-38页 |
4.2.5 杨树溃疡病防治方法的研究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