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麦类病虫害论文

小麦蓝矮植原体效应蛋白SWP1与转录因子TCP12的互作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章综述第11-19页
    1.1 植原体病害第11-14页
        1.1.1 植原体及其病害第11-12页
        1.1.2 植原体基因组研究第12-13页
        1.1.3 植原体分泌蛋白进展第13-14页
    1.2 小麦蓝矮病第14-15页
        1.2.1 小麦蓝矮病及其症状第14页
        1.2.2 小麦蓝矮植原体基因组第14-15页
        1.2.3 小麦蓝矮植原体分泌蛋白第15页
    1.3 TCP家族转录因子第15-19页
        1.3.1 TCP转录因子家族特点第15-16页
        1.3.2 TCP转录因子的分类第16-17页
        1.3.3 CYC/TB1-TCPs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第17-18页
        1.3.4 CIN-TCPs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第18-19页
第二章 SWP1与拟南芥ClassⅡTCPs转录因子的互作探究第19-29页
    2.1 实验材料第19-20页
        2.1.1 植物材料第19页
        2.1.2 菌株和质粒第19页
        2.1.3 试剂及配制第19-20页
    2.2 实验方法第20-25页
        2.2.1 拟南芥ClassⅡTCPs家族转录因子的克隆第20-22页
        2.2.2 酵母双杂载体的构建第22-24页
        2.2.3 酵母转化第24-25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5-27页
        2.3.1 酵母双杂载体的构建第25-26页
        2.3.2 酵母双杂验证第26-27页
    2.4 讨论第27-29页
第三章 SWP1与AtTCP12的互作验证第29-34页
    3.1 实验材料第29页
    3.2 实验方法第29-31页
        3.2.1 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第29-30页
        3.2.2 共定位实验第30-31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1-33页
        3.3.1 BiFC验证SWP1与AtTCP12的互作第31-32页
        3.3.2 SWP1与AtTCP12的共定位第32-33页
    3.4 讨论第33-34页
第四章 SWP1与AtTCP12互作结构域的鉴定第34-39页
    4.1 实验材料第34页
    4.2 实验方法第34-35页
        4.2.1 SWP1缺失突变体与AtTCP12的互作验证第34-35页
        4.2.2 AtTCP12缺失突变体与SWP1的互作验证第35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35-37页
        4.3.1 卷曲螺旋结构是SWP1与AtTCP12互作的关键结构域第35-36页
        4.3.2 TCP结构域是AtTCP12与SWP1互作的关键结构域第36-37页
    4.4 讨论第37-39页
第五章 SWP1与AtTCP12互作机理的研究第39-45页
    5.1 实验材料第39页
    5.2 实验方法第39-42页
        5.2.1 SWP1转基因对AtTCP12转录水平的影响研究第39-40页
        5.2.2 SWP1对AtTCP12蛋白水平的影响研究第40-42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42-43页
        5.3.1 SWP1转基因拟南芥中AtTCP12的转录水平下调第42页
        5.3.2 SWP1下调AtTCP12的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第42-43页
    5.4 讨论第43-45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第45-46页
    6.1 主要结论第45页
    6.2 展望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2页
致谢第52-53页
附录第53-54页
作者简介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诱捕作物与生防菌对列当土壤种子库消除作用的初探
下一篇:桃蚜浓核病毒基因组特征及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