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3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光催化技术 | 第9-12页 |
1.2.1 光催化反应原理 | 第9-10页 |
1.2.2 光催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10页 |
1.2.3 提高光催化性能的途径 | 第10-12页 |
1.3 电芬顿技术 | 第12-16页 |
1.4 铋基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5 选题的意义及本论文研究方案 | 第20-23页 |
1.5.1 选题的意义 | 第20-21页 |
1.5.2 研究方案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溶剂-凝胶法制备BiFeO_3负载钯金合金用于光电催化 | 第23-40页 |
2.1 引言 | 第23-2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4-27页 |
2.2.1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4-25页 |
2.2.2 材料的制备 | 第25页 |
2.2.3 材料的表征 | 第25-26页 |
2.2.4 电催化性能测试 | 第26页 |
2.2.5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26页 |
2.2.6 光电催化性能测试 | 第26-27页 |
2.3 结果讨论 | 第27-32页 |
2.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7-28页 |
2.3.2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28-29页 |
2.3.3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29-30页 |
2.3.4 XPS分析 | 第30-31页 |
2.3.5 紫外-漫反射分析 | 第31-32页 |
2.4 电芬顿性能分析 | 第32-34页 |
2.4.1 电催化性能 | 第32-33页 |
2.4.2 电催化重复性测试 | 第33-34页 |
2.5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34-35页 |
2.6 光电催化性能测试 | 第35-36页 |
2.7 机理探讨 | 第36-39页 |
2.7.1 电催化机理 | 第36-38页 |
2.7.2 光电催化机理 | 第38-39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一步法制备BiFeO_3/C_3N_4负载钯金合金用于光电催化 | 第40-57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0-43页 |
3.2.1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0-41页 |
3.2.2 材料的制备 | 第41-42页 |
3.2.3 材料的表征 | 第42页 |
3.2.4 电芬顿性能测试 | 第42页 |
3.2.5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42-43页 |
3.2.6 光电催化性能测试 | 第43页 |
3.3 结果讨论 | 第43-50页 |
3.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43-44页 |
3.3.2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44-46页 |
3.3.3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46-47页 |
3.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47-49页 |
3.3.5 紫外-漫反射分析 | 第49-50页 |
3.4 光催化性能 | 第50-52页 |
3.5 电催化性能 | 第52-53页 |
3.6 光电性能测试 | 第53-54页 |
3.7 光电催化机理 | 第54-56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4.1 结论 | 第57页 |
4.2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