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平台下恶意软件的检测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对象 | 第14-16页 |
1.4 相关术语的界定 | 第16-17页 |
1.5 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主要技术及相关工作 | 第19-27页 |
2.1 安卓系统及其安全机制 | 第19-20页 |
2.2 程序静态分析 | 第20-21页 |
2.3 函数调用图 | 第21-23页 |
2.4 聚类方法 | 第23-24页 |
2.5 相关工作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恶意软件检测系统的初步实现 | 第27-35页 |
3.1 Android程序反汇编 | 第27-29页 |
3.2 Android程序构造函数调用图 | 第29-31页 |
3.3 家族聚类 | 第31-34页 |
3.4 恶意软件检测方法 | 第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实验及性能分析 | 第35-46页 |
4.1 实验数据 | 第35-36页 |
4.2 实验假设的验证 | 第36-38页 |
4.3 家族聚类结果分析 | 第38-42页 |
4.4 恶意软件检测率评估 | 第42-45页 |
4.5 实验环境及性能分析 | 第4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 第54-5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5页 |